管清友:“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经济、政策与投资
本文从三个维度阐述“双循环”新格局下的经济、政策与投资:一是从历史长周期来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二是从产业升级和技术演进来讲,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赛道上,投资机构要在确定的赛道上选到好的运动员,一方面要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要抓住关键机会;三是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中国居民的资产池在发生转换,金融业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保险业的黄金时代刚拉开帷幕。
本文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2020浦江养老金融夜话”第二期活动中演讲的内容整理,文章来源于“陆家嘴金融网”。
从历史长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战略机遇期
首先,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或者是中国的发展。2018年中国遇上贸易战,今年遇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2017年后我们又遇到了很多金融风险。作为高净值群体,估计有很大一部分会焦虑,我曾经一度焦虑过。其实这几年,无论是资产价格波动还是中国外部环境变化,中国正处于关键当口,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的升级,确实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解答,有很多新趋势需要我们破解。近期有两个事情,一是财政部在境外发行负利率债券。二是十月以来信用债违约。当然这里有所谓的局部性的风险以及我们遇到的一些新趋势。现在,让我们从一个相对长周期或者是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梳理国家的走向、经济与未来发展的前景。
从大历史来看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底怎么理解?工业革命距离现在差不多300年。300年前,中国人正处在康乾年间,以天朝上人自居。从EIU(英国经济学人信息中心)的统计来看,因为测试当时的经济总量比较难,总体来看当时的实力还是不错的,更多的其实还是国家的使命,特别是工业和制造业的能力。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最高的一年,按照这个统计大概发生在嘉庆25年,也就是1820年,正好是两百年前,随后就一路下行。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再度出现回升,大概是在改革开放后,这是一个大的脉络。三百年前,中国人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国运由此逐渐衰弱。再复盘到150年前,恰逢洋务运动时期,那时已经感受到了外部压力。这是晚清所谓走向近现代化的一次努力,再往前数大概是八九十年前,国民政府也是希望推动国家走向近现代化,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基本上终结了这个过程。从不同的维度去看中国的发展,可能感触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