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萧条之前的近200年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有义务将美元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其他国家政府也一样。为了保证兑换能力,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都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因为世界上黄金总量是既定的——发现的新金矿数量都相对较少,对世界黄金供应几乎没有重大贡献——所以商品价格通常保持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只有在战争等大危机时才中断过。英国就曾在拿破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中止了金本位制,但是两次都在战后恢复了黄金与英镑的兑换比例。同样,美国也在国内战争时中断过金本位制,战后立刻恢复兑换。各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没有爆发过全面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因为实行了金本位制。但是保持物价稳定并非没有代价,为了使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等于可用黄金的数量,各国政府纷纷丧失了控制货币数量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在经济或金融危机时或是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就不能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成为了政府希望摆脱的枷锁。
联邦储备的建立
由于坚持金本位制所引起的货币周期性流动危机促使国会在1913年通过了《联邦储备祛案》(Federal Reserve Act),建立了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联邦储备体系的职能是保持货币供应的“弹性”,即银行信贷发生危机时,联邦储备体系可以充当最后的贷款人。法案试行阶段,中央银行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以供储户提款,使银行无需被迫收回其贷款和其他资产。
长期来看,因为联邦储备货币也要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所以联邦储备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还是要受金本位制的限制。但是短期内,要不威胁到联邦储备货币以1盎司兑20.67美元的兑换性,联邦储备体系就可以自由创造货币。但是,国会或者《联邦储备祛案》并没有制定过任何决定合适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
金本位制的终结
过了不到20年,这种缺乏导向性的货币政策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右1929年股票市场的灾难中,世界经济进人一个严重的衰退期。资产价格的下跌和经济的不断下滑导致人们对银行资产信心不足。当传言说某些银行已经难以应付储户的大量提款而问题百出时,严重的银行业恐慌爆发了。
即使联邦储备体系在《联邦储备法案》规定的范围内有能力挽救当时的局面,但是由于机构操作的严重失误,联邦储备体系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来遏制这种恐慌,从而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另外,那些在银行拥有存款的储户为了保证其资金的安全,纷纷把政府债券换成了黄金,这对政府的黄金储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银行业恐慌很快从美国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
为了防止黄金的进一步损失,英国政府在1931年9月20日迈出了第一步,废除了金本位制,中止了英镑兑换黄金。18个月以后,也就是1993年4月19日,随着大萧条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美国也中断了金本位制。
金融市场很快适应了这种灵话性较高的货币制度,而且美国股市对金本位制废除的反应大于英国股市。4月19日当天,美国股票价格飙升9%,第二天涨幅也达到6%。这是股票历史上连续两天涨幅最大的纪录。投资者认为美国政府现在有能力发行足够的货币来稳定商品价格并刺激经济发展,所以对股市信心大增。而另一方面,投资者因为害怕金本位制的废除带来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债券收益率,所以并不看好债券市场。《商业周刊》对金本位制的终止持积极态度,宣称:
(罗斯福总统) 以非常坚决的态度抛弃了那些“维护美元旧体制”的理论。他否定了那些古老的盲目偏信,坚决支持货币供应管理..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自我约束的前提下,有效合理地管理我们的货币。我们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