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丽毕业好几年了,当年大学时候办的助学贷款也有能力还了,这天,她就拿着自己的死期存单将剩下的几千块钱还清了助学贷款。当时她不懂得数额较大存单不必全部取出来,因此还完助学贷款还剩3000元。银行工作人员看到她还有理财的习惯,且手头还有3000元,就对她说:“姑娘你还年轻,其实可以选择一种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因为是柜台里的工作人员建议的,李玲丽觉得信誉度就比较高,随口问了一句:“什么理财方式?”“银保理财,它比你现在一笔一笔存死期的收益要高得多。”工作人员大致给李玲丽讲了讲这种理财方式是怎么回事,预期收益有多少,李玲玉听了很动心,当时就签了合同。
第二天中午,李玲丽接到一个客服的回访电话,但李玲丽当时正有事忙,回答了对方数十个确认问题之后就不耐烦了,看那架势客服还有不少的问题要问她,她烦恼地挂了电话。晚上闲下来时,她又想起这事,就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得知银保理财是保险公司跟银行共同开发的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保险性质。李玲丽很反感那些卖保险的,加之中午那通电话,也就不看好手中的理财产品了。她还了解到,这种产品是可以退的,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然后就不把此事放心上了。
过了几天,李玲丽拿着当初的合同去退,却被告知投保已经过了一周,不能退了。如果坚持退款,则本金不保,当初投保的3000元可能只剩2000多。李玲丽气急,与对方交涉很久无果,最终对方提出一个折中办法,一年后再来退保,那时候保本金是没问题的。她想想也只能这样了,不再理会。一年后,她打算去退保,看到已经有了好几百收益了,再说这3000元钱一时半会儿也用不着,也就不再坚持退保。另外,想想一年才这么一点儿钱无所谓,收益也还不错,合同就继续维持下去吧。
[案例评析]
很多人都与李玲丽一样对保险存在着偏见,一听保险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就烦,因为他们总让自己想到死亡、伤残、疾病等消极信息,没有人觉得自己需要这些。更何况多数时候业务员为了个人业绩,不管人们需不需要,就死盯着自己,天天让人办理保险业务,令人烦不胜烦,另外,还有一些业务员的水平不高,夸大条款,误导消费者,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合同之后,最终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些都是人们讨厌保险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没把保险作为一种理财方式,而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区。
保险公司其实同银行一样,都属于金融机构,担负着货币的信用或流通功能,只是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投资的是可能发生的事故及财产损失,作为一种预防功能产品,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生活风险,其回报远远比储蓄高。人们之所以讨厌保险,是因为中国人一向习惯储蓄,投资观念比较单一,很多人甚至认为保险就是搞推销的,加上社会保险的挤压作用,商业保险的生存空间就很有限了。
[知识链接]
作为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理财产品,保险有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其中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最显著特征。
保险的学术概念是这样的: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知,保险必须有危险发生,建立保险的月的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危险,无危险就无保险。在有危险的前提下,保险产品必须对事故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这种补偿不是修复已经毁坏的原物,而是给予货币补偿,损失的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即便人的生命无法估算,但人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他创造的劳动价值也是可以大致估算的,仍然可以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非将死人救活或恢复已经丧失的劳动力。
所以,虽为理财产品,保险主要作用不是收益,而是对风险起预防作用。当代保险事业发展迅速,险种也不仅仅局限于寿险、财险、车险等事故性投保,给予回报的理财产品也多了起来,投资者可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