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6个月我们就会大规模地重置一下头寸的仓位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针对市场中大的波动进行的,我认为这只是要检查一下交易头寸的利润/损失情况。从盈利水平为0到亏损10%,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负面信号,也是一个投资者不想见到的业绩落差。但从另一方面讲,我跟投资者说,如果我们已经赚了30%或者40%,我就不会太担心在某段时期内有10%的利润下滑,只要我们的市场操作没有大的失误的话。我的投资哲学是当市场行情看好而我们又有较大把握时,我们将尽力地加仓以扩大盈利。同样是10%的落差,但盈利水平从30%下降为20%与从0%下降为-10%,这二者给投资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有很大差别的。
只要我们赚到钱了,我们每隔6个月就会派发业绩分红,这意味着我们每隔6个月都要从0%的起点上重新开始布局我们的盈亏。我们的财务会计结算年度是在9月,此外在每年3月还安排一次业绩分红。这样安排,我们可在日历年度末期期间积极地进行交易,那个期间往往有很多有意思的投资机会。
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的一件事是,怎样把银行自营买卖的交易风格模式移植到对冲基金的投资环境中。大多数到我这来工作的交易员,以前都是银行自营商部门的交易员,我不想把我们的核心交易风格与策略改变太多,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以前积累下来的经验。
与基金相比,赚钱的时候自营买卖收益的波动性可能会高得惊人,因为银行与基金的业务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当然,高盛是把自营买卖部门看成一个看涨期权,用来对冲特许专营部门业绩糟糕时的风险(特许专营部门投资的产品相当于是长期存货,不管投资的是股票还是固定收益证券)。
他们会非常理性地观察历史并不断自问,“我们什么时候可能亏钱?”当然是经济紧缩期与发生信用事件时。在这样的时候,银行总是把期望寄托在自营买卖部门的超额收益上,希望它们能弥补特许专营部门带来的收入下降。但在专营部门的好日子里,如果自营部门能赚钱,银行也会很高兴,但这时自营部门明显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银行要求自营买卖部门能做到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亏钱。因此,在专营部门做得很好的时候,银行希望自营部门的收益水平在0~2位数之间,但在市场发生了较大混乱与波动的岁月里,银行期望自营部门能够力转乾坤。
在高盛时,我们在1998年美联储减息期间运营着大量的头寸。只有当我们已经赚了丰厚的利润时,我们才允许我们的盈亏波动振幅很大。我们以绝对收益的标准来看待我们的盈利水平。当我们已经赚了数10亿美元时,我们对未来有了一个清晰的看法,即我们将从我们高水准的盈利水平上面临一个适当的业绩下滑,因为我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将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修正。
但我并不认为我们能在基金管理中这样操盘,正是为了减少收益的波动性,我才打算每隔6个月重置一下净资产价值。波动性大大下降的原因在于,你把一个交易员的盈亏重置为0,这样他突然之间就少了X百万美元的净利润作为冒险的垫底资金,从而在进行风险性下注时会更加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