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企业的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一般都要在一年以内偿还,用来偿还这些流动负债的是企业的货币资金以及各种容易变现的流动资产,所以企业应保持一定数额的流动资产,一方面保障对流动负债的偿付,另一方面在用流动资产清偿流动负债以后还有余力去应付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其他资金需要。流动比率便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投资者通过分析流动比率,就可以知道公司1元的短期负债,能有几元的流动资产用来清偿。流动比率越大,表示公司拥有自有流动资产越多,借贷流动资产越少,资产流动性自然就高,偿债能力也就越强,安全性也就越大。
但是,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就越好,因为过高的流动比率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年;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但就总体而言,过高的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较弱。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要大于1,最好在1.5-2之间。这是因为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等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障。对于财务健全的公司而言,其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但流动比率如果超过5:1,则也意味着公司的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当然,不同的行业,由于其生产经营周期长短不一,或由于季节性因素,评定流动比率的标准也不一样。一般而言,生产经营周期越短,其流动比率就越低。原因是,生产经营周期短,表明无须储存大量存货,故其流动比率可相应降低。此外,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及变现能力也对我们评价流动比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快,其流动比率可相应降低。
流动比率虽然能较好地评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它也有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不能揭示流动资产的构成内容,投资者必须综合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内容和性质加以应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比率很容易被人为操纵。有些上市公司常通过一些临时性措施或账面处理,来形成不反映经营真实情况的“账面”指标值,如负债减少。假定某公司的流动资产为1500万元,流动负债为1000万元,则流动比率为1.5:1,如果在年终编制会计报表之前,公司故意还清500万债务,这样流动资产变为1000万元,流动负债变为500万元,流动比率就变为2:1。由此可见,单纯从流动比率判断短期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比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摊费用
负债是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可见,偿还债务的方式可以是以公司资产偿还,也可以是提供劳务抵偿债务。但是由于以提供劳务抵偿债务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而不是偿还债务的常见方式,在分析偿债能力时,我们不把它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这里主要考虑以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全部资产中,除现金(指货币资金及其等价物)以外,其他资产常常不能表现为现时的直接付能力,因此,分析公司偿债能力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资产变现力,即公司各项资产转化成现金的能力,也就能够体现公司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量。在一定时期,公司拥有多少现金及资产变现力是公司偿还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
由于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了一部分变现能力(流动性)很弱的存货及待摊或预付费用,为了进一步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人们通常用速动比率来予以测试,因此该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在流动资产中,存货要么是生产必需的原材料,要么是积压产品,因而是最不容易变现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以及预付费用、待摊费用等以后,便是速动资产,具体地说,速动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和银行一年期以下的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等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由此可见,速动比率考虑到了流动资产的结构,因而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通过速动比率的测算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如果说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的指标,那么速动比率则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比率越高,其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1,维持在1:1以上,才算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以及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此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亦不致影响其即时的偿债能力。速动比率最低限度不能小于0.5,否则偿债能力较弱,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可能发生危机。当然,与流动比率一样,在实际评价中,也要根据行业特点来判定,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