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股民对亏损股唯恐避之不及,但也有相当多的股民却不爱绩优爱亏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亏得厉害越是追捧,用他们的话说是“胆大有得将军做”,“拼死也要吃河豚”。于是一亏再亏的ST股票反而大为抢手,亏得资不抵债的ST股票反而炒得火热。
这种现象说起来不可思议,市场上却相当盛行。其原因是许多股民认为,越是亏损公司,越有可能进行重组,而许多人误以为重组有一股魔力,可以把死马变成黑马,把乌鸦变成凤凰。这里不排除其中确实有一些有实质性资产重组公司演绎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但投资者恰恰忽视的是,其中大部分亏损股票的炒作却是庄家的圈套,是公司的陷阱,而并不是有实质性的重组题材。
股谚说:“垃圾股不如垃圾。”在国外,包括我国的香港股市,垃圾股往往跌到只有几分钱一股。而在沪深股市,至今许多垃圾股的价格仍然高高在上,特别是2007年上半年,似乎又回到了早几年越穷越光荣、越亏越涨价的年代,ST股天天拉涨停板。股价轻易翻几番,让人眼红得很。短短两个月时间,A股已经没有5元以下的股票了。换言之,就是内在价值一文不值的垃圾股,股价也都在5元以上了,有的甚至借着什么真假难辨的题材,如注入资产,如券商借壳,很快炒到了10元以上,甚至20元以上。
然而,垃圾股终究是垃圾,把白菜卖出黄金价,这也肯定不正常。盲目参与亏损股炒作的股民,实际上是在悬崖上跳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可惜的是,许多股民对此没有意识到,他们看到的只是ST股票的狂涨,没有看到潜在的巨大风险。2007年5月30日开始的股市调整,首当其冲的就是亏损股。许多ST股票一口气就跌了5个跌停。大盘反弹后,许多股票恢复了部分失地,但ST股票却依然趴在最低点,根木没有反弹之力。有的甚至继续下跌,不断创下新低。
有关统计显示,在2006年每股收益排名后200家上市公司中,跌幅超过30%的有27家,跌幅超过20%的有94家,跌幅超过10%的有45家,跌幅低于10%的有17家,上涨的仅有17家,也就是说在这200家样本股公司中一共才有8.5%的公司在本次行情中出现了上涨,共有91.5%的绩差股公司出现了下跌。而在118家可比较的ST公司中,仅有4.24%的ST公司股价出现了上涨,超过95%的ST公司股价下跌,其中跌幅超过30%的有19家,跌幅超过20%的有51家,跌幅超过10%的有33家,跌幅低于10%的有10家,上涨的只有5家。从5月30日至7月4日,跌幅超过50%的股票基本上都是ST股:ST罗顿跌57.41%,*ST丹化跌56.32%,其他还有S* ST长岭、ST科苑、ST黑豹、ST达声、*ST华源、ST科健、*ST宝硕、S*ST华塑、S*ST光明、ST松辽、S * ST万鸿、* ST万杰等。其中*ST万杰、* ST源发股价均已跌破4元,成为两市的“垫底”A股。一个月时间,许多绩差股就跌去了一年所积累下来的利润,导致很多的股民出现了巨额亏损。我们看一些ST股票“5·30”前后的走势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ST宝投“5·30”后大幅大跌
ST罗顿“5·30”前后的走势
“5·30”暴跌给我们的教训是,绩差股的炒作行情虽然可以轰轰烈烈,但这都是庄家操纵股价行为,绝对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深交所特别发布公告,提示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风险,重点是防范*ST和ST公司股票的风险。公告指出,由于*ST和ST股票价格较低,市场传闻较多。不少投资者抱着一种捡便宜的投机心态,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轻信传闻,跟风炒作,使得*ST和ST股票价格扶摇直上,反而成为市场上的“香悖悖”。而*ST和ST股票之所以能成为市场疯狂炒作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层出不穷的各式“题材”—资产重组、借壳上市、大股东变更等。尽管少数*ST和ST公司资产重组成功,公司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但不少*ST和ST公司因经营不善,最终仍未能逃脱退市的厄运。
因此,深交所建议投资者在选择*ST和ST股票前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公司股票被实行特别处理的原因;第二,市场传闻的真实性,公司是否就市场传闻发布过澄清公告;第三,如市场传闻确属实,对公司获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需要多长时间体现,不确定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