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定价模型
套利定价理论是美国学者罗斯于1976年提出的。它是研究资产收益的确定问题的。与资本定价理论不同点是:它是高屋建瓴地把目光投向各市场的综合情况(例如,GDP、利率、汇率、通账率等都会全方位影响股市的情况),而不是只看单一市场的风险。由于资本市场处于竞争均衡状态,而且投资者具有齐性预期,资产收益可以模型化,所以我们可作出如下探讨。首先我们研究模型。
因子模型和APT
—、因子模型
单因子模型。该模型公式为:
Kit=ai+biS1+eit
式中,Kit为资产i在时期t时的收益率;ai为资产i的事前期望收益率;St为时期t时的风险变化;bi为资产i对风险的敏感系数;eit为时期t的随机误差,它是标准正态变量。
由此知,资产i的期望收益率及方差分别为:
Ki=ai+biS,及o^2i=b^2i·bjo^2
资产之间协方差为:
CoVij=bibjo^2
由此我们可计算各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协方差,以及推出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再给定无风险资产利率,即可确定CML与有效边界的切点M是最佳组合点。
类似地,该模型可推广到多因子情形。
二、套利定价模型
该模型即为APT。该理论认为,资产收益受到系统风险影响,而系统风险又来自相互独立的因素群。投资前投资者应当对各因素发生概率作判断,并计算出资产期望收益率。
它表示在均衡状态下期望收益和风险敏感系数呈线性关系。该直线叫套利定价线或APT资产定价线。
由此可知,若资产风险因子敏感系数和期望收益率不在APT线上,则投资者就有构造套利证券组合来谋取利润的机会。
例如,在图10-1中资产V表示价格被低估,期望收益率高于资产A,于是投资者可买V卖A构成一个套利证券组合。反之,资产Z价格被高估,期望收益率低于资产B,于是投资者可卖Z买B构成一个套利组合。
因为套利不增加风险,不增加新资金(即固定了投资规模),都有正的期望收益率,因而买压使V价上升,卖压使Z价下跌,最终分别达到A、B点,市场均衡,套利机会消失。
多因子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