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的变革:
1)讨论背景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汇率浮动能左右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各国政府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决定着对本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所以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得不关注汇率制度和对其的管理。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而发展中国家则各自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或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对于主要发达国家采用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具备怎样的优势和劣势,作为运营成果和国际货币制度是否合适,从实行至今,国际社会的相关讨论一直在进行。
8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性的资本自由化进程,国家间的资本流动(capital mobility)也加大了。尤其是从90年代开始,随着先进金融方式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投机资本的出现,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各国的汇率运用条件也较过去大大不同,外汇危机频繁发生也进一步加大了汇率问题的国际性关注程度。
在1995年墨西哥外汇危机和1997年亚洲外汇危机之后,在探索国际金融新秩序过程中,国际社会对更稳定的汇率制度的讨论更加活跃。特别是分析到遭受亚洲外汇危机的国家采用硬性汇率制度和当时过低水平的日元汇率也是引发亚洲外汇危机的原因,并A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关注也被提高。还有1999年与美国相等经济规模的欧洲地区成功发行统一货币欧元之后,对世界主要货币之间力学关系的关注被提高,土要国家之间对地区i汇率制度的关注度也上升。
以下部分介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趋势和作为地区货币体制的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经过和影响以及亚洲外汇危机发生后,活跃在国际金融界的有关汇率制度改革的讨论动向。同时简单介绍韩国对此的态度和今后的政策方向。
2)初期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1944年,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国际汇率稳定和外汇交易自由化以及为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健全发展等,制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Agreement)。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框架是金木位制的引进和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成立。金本位制是指黄金I盎司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基础货币),并保证美元和黄金可以随时无限制兑换的制度。所有成员国可以将本国货币价值盯住美元价值(基准汇率),采用其汇率维持在汇率平价(par value)上下1%范围的固定汇率制。为了调整成员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成立了IMF。
6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和日本经济的跃升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减弱,并且美国在与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中累积逆差,使其黄金储备量减少,导致美元兑换黄金的不稳定性,基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力成立的布击顿森林体系随着也面临了危机。直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准备佥只占外汇对外债务的1/4,所以同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放弃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本位制。
为稳定放弃金本位制引起的国际金融体制的混乱情况,1971年12月,10 个发达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签署了史密森协定,又称为史密森体系。史密森本系中美元的兑换价值从1盎司黄金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并且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从汇率平价上下1%的范围扩大到2.25%。但是之后国际资本加大了对各国货币的投机攻击,因此英国和日本分别于1972年6月和1973年2月实行了浮动汇率制。1973年3月, EC成 员国共同采用浮动汇率制,这也意味着,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约20年之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1976年1月,IMF正式承认了主要国家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且允许成员因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即所谓的牙买加协定。
3)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汇率制鹰变化
①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的诞生
如前所述,基于美国经济实力存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
在欧洲,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Pierre Werner)于1970年10月向执行委员会提交了包括引进单一货币内容的欧洲共同体(EC)货币统一方案(又称维尔纳计划),欧洲货币联盟计划开始具体实施。但是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引发了国际货币秩序混乱,最后,该提案宜告失败。
1972年欧洲共同体签署了修改完普维尔纳计划的巴塞尔协议,欧洲共同体蛇形货币体系(EC Snake System) 。初步形成,该体系规定,欧洲共同体境内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按照当时史密森协定允许幅度,维持在平价范围的上2.25%水平,但境内成员国间汇率波动幅度则被限制为史密森体系一半水平的+1, 125% ;
但是,1973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EMS: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被引进,同时,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的经常项目收支严重失衡,一些成员国退出 了蛇形货币体系,其体系职能被减弱。ENS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初级阶段,是以ERM为根本的体系。
EMS和1972年引进的蛇形货币体系(Snake .System)的区别如下:
①体系内成员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大幅扩大(1993年82日之后+2.25%- +15%);
②制定了统一的欧洲货下单位(ECU: EuropeanCurrency Unit), 同时以此为中心确定汇率,并介入外汇市场;
③设立成员国之间的信用援助制度,以筹措外汇市场介入援助资金。
EMS成立后其运行并不稳定,第二次石油危机致使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多次调整,并且1992年英国和意大利宣布退出该体系,但是该制度还是比较成功的。
根据欧洲共同体主席雅克.德洛尔(J. Delors) 的建议,“ 制定欧洲货币计划的委员会”成立,并于1989年4月采用了“德洛尔(Delors)计划”。Delors计划重点介绍了两个问题。第--是关于职能方面的问题,将把ECU单纯的作为会计单位使用的方案;第二,为根本上克服防止成员国退出等可能发生的货币危机等EMS问题,研究了完整的货币统一方案。 Delors计 划提及单一货币的制定、根据欢洲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等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并建议分3个阶段实施。
1991年12月,15个欧盟 (EU: European Union)@ 成员国签署了基于Delors计划的“欧盟条约”(Treaty on Europeun Union) 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为 止成立欧洲货币联盟(EMU: European Economic andMonetary Union) 。至1993年10月为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获得各成员国全部通过,并于1993年11月开始正式生效,欢洲统货币也正式运行。 1994年1月欧洲货币机构(EMI)成立,开始了筹备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的准备工作。按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成员国完成了确保各国央银行独立性的各国中央银行法的修改,最终把进入EMU第:阶段的时间定为1999年1月1日。
1995年12月,在马德里召开的EU首脑会谈把单一货币的名称确定为欧元(Euro),并且制定了平衡地区内经济条件的“经济收束标准”。会议还决定将在198年初选定满足该经济收束标准的国家为最初的EMU成员国,EMU将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成立。
经济收束标准是由物价、财政逆差、利率以及汇率等指标按一定条件组成的,并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①物价要求达到最近消费者物价上涨率最低的境内3个成员国的平均物价上涨率标准的15%P以内目标;
②财政逆差维持名义GDP的3%以内,政府债务维持名义GDP的60%以内;
③利率浮动范围要求最近1年中消费者物价上涨率最低的3个成员国的平均名义长期利率的+2.0%p以内;
④汇率方面,木国回避和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维持ERM允许的汇率浮动范围内,并且维持最近2年各成员国货币间将要设置的标准汇率。
1996年12月,在柏林召开的EU首脑会谈中确定,在EMU成 立之后成员国每年也要满足经济收束标准。若财政逆差超过收束标准名义GDP的3%以外,欧盟(EU)执行委员会要求该国政府将财政逆差的一定比率按无利息方式存放,并且作为制哉措施,该笔存款可能被当做违规罚款没收。
1998年5月初,在布魯塞尔召开的BU首脑会谈中确定了最初的EMU成员国和选任ECB委员等为筹备成立EMU的核心事项。即1999年1月1HEMU正式成立,确定了德国、法国、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芬兰、Benelux3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满足经济收束标准的最初的EMU11个成员国。当时印成员国中未加入的只有希腊、丹麦、英国、瑞典4国。并且选任荷兰中央银行前任总截维姆.德伊森贝赫(Wim Duisenberg)为ECB首任主席。
1998年7月1UECB正式成立,并且接管了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信用政策权限。同时,ECB允许EMU成员国中央银行持有的BU境外货币(尤其是美元)或者黄金500亿欧元,用于欧盟的公共外汇储备额。
1999年1月1日BEMU正式成立,并拉开了金融机构间欧元交易的序幕。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汇率根据1998年末的ECU行情(1Euro=1ECU)确定,欧元和EMU成员国间的汇率则根据1999年1月1日计算欧元对美元和ECUE率时适用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1.96德国马克、6.56法国法郎、2.20荷兰盾等)之后得以确定。
为稳定EMU成员国和非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引进了新形式的“欧洲第二汇率机制(ERM2)”欧洲第二汇率机制旨在稳定B成员国中已加入EMU成员国和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间的汇率水平,它把欧元与尚末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货币间的波动幅度(band)保持在15%以内,并且规定在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货币汇率接近该波动幅度(band)时,ECB与这些非成员国的中央银行一起共同介入市场,稳定其汇率。未加入EMU的4国中,希腊和丹麦接受了该制度,其中希腊决定采用士15%的汇率、丹麦决定采用土2,25%以内的汇率。2001年1月希腊成为第12个加入EMU的国家。随着2007年1月斯洛文尼亚的加入,目前EMU成员国数量扩大到13个国家。
2002年1月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2002年1~6月欧元和其成员国货币同时流通,2002年7月,EMU成员 国货币已经丧失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欧洲货币统一进程宣告结束。这是1970年 提出维尔纳计划约30年后,欧洲成功地完成了货币统一,这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情。
欧洲货币联盟(EMU)及欧洲中央银行(ECB)
欧洲货币联盟成立过程
1970年通过维尔纳计划具体实施货币联盟计划。
1979年以汇人汇率制度CERM Exchange Rate Mchanism)为根本,成立了欧洲货币
境内国家间汇率限制在欧洲货币单位(ECU)标准平价的一定范围内,并且与境外货币自由浮动。
ECU为中心,确定汇率及介入外汇市场。
通过成员国间的信用援助,筹措介入外汇市场资金。
1991年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1993)欧盟(EU; European Union),决定到1999年1月为止成立欧洲货币联盟(EMU)。
1995年12月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并制定了“经济收 束标准”。
1998年确定最初的EMU成员国,并正式成立欧洲中央银行(ECB).
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菊茵牙、爱尔兰、芬兰、Bene lux3国。
1999年1月1日正式成立EMU,金融机构间实施欧元(Buro)交易。
2002年7月 开始成员国的货币丧失其法定货币地位——完成货币统一。
199年引进欧元当时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相关的制度
欧元体系(Euro System)
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和11个欧洲货币联盟(EMU)成员国(欧元区国家).一主要业务: 制定及实施EM[地区的货币政策。
实施外汇交易及EMU成员国的外汇储备的持有、管理
EM欧元区内发行纸币
支付结算制度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BSCB)
根据马斯特里株特(Mastricht)条约,由“欧元体系”的11个 成员国和4个EMU成员国中央银行等15个EU成员国组成。
未加入EMU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参与EMU区内统一货币政策的决定,保留各自固有的货币,实施其他货币政策。
②其他发达国家
美国和日本在牙买加协议之后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等发达国家也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实施了浮动汇率制。
虽然很难简单的评价发达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成果,但是可以观察到,短期内汇率波动大大增加,中长期看货币价值也大幅度变化。汇率波动大幅扩大的事实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汇率波动扩大带来的经济利益、宏观经济失衡的自动调节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是不明确的。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从中长期看,均会出现汇率与经济基础条件悖离的现象(mi sal ignment)。
为减少浮动汇率制于过分的汇率波动引起的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发达国家不断扩大交易对象国的范围,以确保稳定的出口条件,并且减少本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倾尽全力稳定经济。同时作为本国货币政策的标准(nominal anchor) 使用非汇率的其他参数,即物价上涨率等。同时本国货币政策会参考其他使用非汇率的标准(nominal anchor), 如物价上涨率等。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金融当局为改善宏观经济条件随时介入外汇市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90年代日元币值低估,引发了周边国家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这也被指责为引发1997年亚洲外汇危机的主要原因。
③新兴市场因家
各个新兴市场国家实行了各不相同的汇率制度,并且近年汇率波动性逐渐扩大。80年代后随着国际资本迅速流入到新兴市场国家,如果维持此前的固定汇率制,那么将大大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或者将导致过高的外汇市场介入成本。
进一步讲,其交易对象国范围也逐步扩大,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盯住单一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很难灵活适应剧变的国际贸易环境。通过墨西哥外汇Currencyenc Dollollarizatic区分危机和亚洲外汇危机的经验看,采用固定汇率制度或慑化的汇率制度会很容易引发外汇危机(erisi s-prone)的观点也被扩散。
不过,一些国家 并没有打大汇率的波动性,而是在固定汇率的方向上进一步强化改革。 中国香港、阿根廷、爱沙尼亚等国家及地区引进了货币委员会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阿根廷甚至还推行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所谓“美元化”(Dollarizat ion)政策。
4)最近关于国际汇率制度改编的讨论
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ERM危机、墨西哥外汇危机、亚洲外汇危机、俄罗斯外汇危机等频繁发生,对其发生原因的各种讨论也随之展开。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观点认为是不完善的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误用引发了外汇危机。特定国家的汇率长时间悖离经济基本面(fundamentals),终究会引发投机势力的攻击,从而发生外汇危机。
还有一些发达国家过度介入市场,即随着提出本国货币人为的维持过低水平,引发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危机的指责,通过IMF、G-7、G-20等国际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了关于符合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的讨论和研究。
①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
对于是否需要稳定世界主要货币间的汇率,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如何稳定等问题,国际社会还未形成共识。信奉市场功能的一方主张浮动汇率制度才是最佳汇率制度,汇率应按市场意愿波动。与此相反,不信任市场功能的一方则主张为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应需要引进世界单一货币制度等。
中立的主张是引进汇率目标区(Target Zone) 制度。汇率日标区是指隐含或明确设置标准汇率(parity)和浮动范围(band)等目标区(targetzone)之后,使汇率在其范围内按市场供需情况波动的制度。若汇率达到汇率目标区的上限或下限,通过中央银行介入维持汇率目标区的系统。中立的主张是引进汇率目标区(Target Zone) 制度。这是指明确设置标准汇率(parity)和浮动范围(band)等目标区(targetzone)之后,使汇率在其范围内按市场供需情况波动的制度。若汇率达到汇率目标区的上限或下限,则中央银行会市场介入以维持汇率目标。作为牵制过去ECB的货币裁度权货币酌量权的措施,法国及德国的左派政府对此表示积极支持。
出于稳定本国货币价值和日元国际化的考虑,有一段时间日本也积极支持了本汇率目标区制度。但是,最近日本却提出新的主张认为不仅要采用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还应研究采用除美元之外的日元、马克等多种贷币挂钩的货币盯住制度。该主张多少也包含了日本在亚洲地区增加8元影响力的意图。
因为担忧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会趋于弱势,美国反对引进汇率目标区并支持自由浮动汇率制。IMF发布 预测认为,各发达国家会维持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否定强化主要货币间汇率固定性的建议。因为在国际外汇市场要稳定汇率的时候,可能需要牺牲本国货币政策,所以各发达国家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意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世界单一货币制度也没有现实意义。比利时鲁汶大学的Bernard A.Rietaer教授主张采用固定汇率制的极端形式,也就是统一世界货币,但是他认为其实际实施的可能性很渺小。因为美国、B本、EU等的经济景气周期变化并不相同,对经济的冲击也各不一样,且劳动市场的灵活程度不一样, 所以最优货市区(optimal currency area) 理论很难在这些地区适用。此外,因为资本移动性的增加、先进金融方式的迅速发达等原因,货币当局为稳定汇率介入市场的行动,有时也很难收到成效。
美国的孟德尔(R . Munde11)教授称,可以考虑一个缓冲方案,首先将世界统一为美元、欧元、日元等3个货市区,然后3个货币间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方案。
②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
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适合何种汇率制度,存在两种相互博弈的主张。其一即支持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也就是所谓的“两极解理论”(twocorner solution), 另外一个则主张实施中间阶段汇率制度。
对于已经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明确建议应采用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或者引进如货币委员会-样的固定汇率制。因为,不完全的固定汇率会给外汇投机势力提供攻击机会,并且引发外汇危机的几.率很大,所以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外汇市场,选择“两极解理论”中的一个汇率制度,而不是选择中立汇率制度去调节或管理汇率。
如上述内容,拥护两极解理论汇率制度的原因里,隐含着标明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化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关系的所谓“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Trinity or Trilemma) 理论”或者“三难问题”
该理论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电在:
①固定或稳定汇率;
②自由的资木移动;
③货币政策的独立性3者中中只能选择2种作为调控目标。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 是指在资本移动的自由化、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之间,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必须放弃三个月标中一个的经济学理论。
当完全实现资本自由化的因家在市场中自由确定汇率时,货币政策受国外资本流出入的影响不大,可以独立执行。此种情况即,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一样,以牺牲汇率稳定,来独立实施资本自由化和货币政策两个目标。
但是,如果选择资本自由化,并维持固定汇率制或者实际上政府介入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有管理浮动汇半制,中央银行应被动平衡国外资本流出入引起的外汇市场供需失衡,所以只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阿根廷、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以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实现资本自由化和汇率稳定两种政策目标。
1999年7月召开的C-7财长会议,避开了关于最佳的货币制度和有关发达国家汇率制度的讨论,提出了关于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及运用的建议。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误用汇率制度引发外汇危机,通过传染效应(contagioneffect)会护散到周边国家,因此也会使国际机构被迫大规模投入公共资金。实际表明了当某一国家为防止汇率波动,过分介入外汇市场并耗尽外汇储备额时,国际社会不应对其支援公共资金的立场。
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主张中间汇率制度。即政府当局可以适当调节汇率的浮动性,同时也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000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G-20财长会议也进行了关于汇率制度的讨论。在防止危机方面各国态度都不同,有些国家主张从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中选择-种的 “两极解理论”,还有一些国家则主张汇率制度应根据各国实际情况选择,“两极解理论”外的中间汇率制度也可以
包括韩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表示,若汇率在自由浮动的背景下急剧上升,不仅会破坏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而且因为外汇市场还不成熟而引发外汇供需发生小幅失衡,汇率剧变等也会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自由浮动汇率制下也会发生汇率长时间内悖离经济基础面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一旦不能自由应付外汇投机势力的攻击,就需要通过政府的市场介入方式稳定汇率。比较发达国家及IMF强迫选择特定汇率制度,新兴市场国家主张努力减少美元、欧元、日元等基础货币间的汇率波动性更重要。
反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主张的蒙特利尔G-20财长会议的共同宜言解释,因为汇率制度形式各种各样,所以在任何时刻适合任一国家的单一的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从近几年的经验看,虽然选择自由浮动汇率制或货币委员会采用的固定汇率制的“两极解理论”有优点,但是中间汇率制度也不能不认可。
IMF一方面坚持认为两极解理论的汇率制度是最佳汇率制度,另一方面也尊重成员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对强制其选择特定汇率制度持保留态度。即适合各国的汇率制度取决于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程度,对于运用方面,IMF强 调汇率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贯性。
2000年4月,IMF常务理事会在对汇率制度进行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即不存在适合所有成员国或者所有情况的单一汇率制度,重要的是采用的汇率制度都应与该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贯性。此外,虽然IMF尊重成员国的汇率制度选择权,但是仍然需要通过监督活动和政策调整程序,使成员国的政策和环境与该国的汇率制度保持致。
2000年11月,在墨西哥城召开的有各国中央银行总裁参加的国际清算银行(BIS)会议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示,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也没有多种形式以规避汇率风险,所以不适用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选择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等中间汇率制度是不可避免的。
2001年1月在日本召开的第3届ASEM财长会议上,日本和法国通过了共同制定的讨论文件(di scussion paper), 提示发展中国家适合实行中间阶段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事实上这与共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Common Basket Peg) 相似。
该制度的引进宗旨是通过稳定汇率,实现境内宏观经济的稳定。虽然该制度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也需要在如下方面慎重讨论。一旦引进该制度,各:国汇率就要被固定在主要货币上,并且要接受固定汇率制度具有的缺点,比如不能自有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等。特别是与资本移动性8益增加的现实社会相比较,就可以知道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很难维持。
共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Common Basket Peg)
认识到需要互相稳定汇率的国家(例如ASEAN)设置共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并将各国货币盯住共同一篮子货币或者保持一定区间内波动的制度。
日本指出,1997年外汇危机之前亚洲各国实际上保持盯住美元汇率制,并且随着日元/美元汇率的变化,经历了经济繁荣、萧条等,对引进该制度的表示积极态度。
作为确定共同一篮子货币包括的货币(例如:美元、欧元、日元)间权重的因素,可以考虑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比重等。
共同一篮了货币可以作为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的参考汇率(referencerate):若本国货币脱离对共同一篮子货币汇率规定的一定区间,中央银行则实行市场介入。
可以防止贸易结构相似或者在出口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国家间的竞争性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
但是作为固定汇率制度的一种,该制度具有固定汇率携带的缺点。
与传统固定汇率制度一样,资本移动自由的情况下,各国很难防止本国汇率波动,并且会发生制约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
东亚各国的政治、社会联系较欧洲相对弱,所以应该考虑引进该制度时的困难性。
若要维持该制度,成员国间的互助很重要,所以需要保障实行共同盯住一篮子货 币制度的成员国间的承诺(commi tment)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措施。
亚洲各国过去实行的刚性汇率被指为是引发外汇危机的一个因素,在此情况下,再重新恢复固定汇率制会有较大压力,并且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经济景气局面务异、宏观经济政策月标也不相同,为了稳定汇率而修改本国宏观月标在现实上很难执行。
但是,最近区域货币中,比较贸易逆差的国家及地区,维持巨大贸易顺差的日本、中国、中国台湾的汇率,其上升幅度更小甚至反而下降,这种事实对该区域对内对外的经济稳定并不是好的现象,因此应尽快探索制定区域内共同货币等良好的地区货币稳定方案。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间有过关于汇率制度的讨论,但是国际金融界指出,不能统一定义适合个别国家的汇率制度,并且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运营只能考惠个别国家的经济情况而定。
最近,随着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国际金融界的关心问题也转移到调整世界经济失衡(globa1 imbalances)方面。
2005年7月,中国一次性上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2.1%,并放弃盯住美元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日波动幅度围绕世界主要货币(一篮子货币)的变化范围限制为土0.3%。为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坚持扩大人民币弹性的立场,但是升值速度仅为缓慢的年3%左右。中国对外汇部门改革问题上,多次强调了自主性(independent initiativc)、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演进性(gradual progress) 等3大原则。
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化趋势,以及因1997年外汇危机时的传染性增加等因素,促使国家间金融合作的必要性逐日增加。为了稳定区域内汇率,亚洲国家积极进行了有关制度改革的讨论。曾经还提出过相关方案一为 亚洲境内汇率的稳定,如前面所述,采用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组成其同一篮子货币的、稳定汇率的共同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日本和法国等国家支持)或者干脆推行货币统一或与欧洲的EMS制度类似的方式,引进哲称为亚洲货币体系(AMS: As ian Monetary System) 。
IMF表示,对于AMS或亚洲货币基佥(AMF),在亚洲区域内讨论如欧元方式的货币统-方案是不现实的。即在没有政治性协商制度、政策基础的前提下,短期内讨论如欧元方式的货币统一方 案是不现实的。ASEAN国家为成功构筑地区货币合作体系,确保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高为对外政策而牺牲对内政策的觉悟、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以及竞争政策中是否可以坚持超越国家性的高姿势等是实现统一货币方案的先决条件。
AMS和EMS比较
AMS是基本上与EMS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采用同一方式的汇率目标区制度的一种。
制定标识成员因货币价值尺度的共同货币计算单位(ACU: AsianCurrency Unit), 区域内货币的相互间汇率波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对区域外货币(美元、Euro等) 的自由浮动。
共同货币单位的制定:由境内国家货币组成的货币群的单位。
设置境内国家货币和共同货币间的中心汇率。
设置境内国家货币间的Bilateral Central rate.
各国中央银行在本国货币对其他成员国货币的市场汇率超过一定范围实行市场介入。
EMS
制定ECU=0. 62DM(30. 1%) +0.088 & (13%) +1. 3+.等由I2个成员因货币组成的货币群。
稳定EMS境内汇率的外江市场介入机制。
各成员因货币具有ECU标准的中心汇率,该中心汇率通常是固定的,只有汇率平价调整时进行再调。
以两国间的ECU中心汇率比例来确定两国货币间的中心汇率(ilateralcentral ratc)。
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对本国货币汇率作出限制,以使对其他成员国货币的市场汇率不能超过已定两国间双边中心比率(bilateral centralrate)允许浮动范围。
③IMF论坛(2000.0 11. 8)关f制定世界统一货币的讨论
美国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1l)教授指出, 世界要实现单一货币区域(One Currency Area) ,制定目标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的共同目标尤为重要。即第一,引进如EUROSTATO的统一物价测定方式; 第二,固定汇率,第三,引进共同货币政策运营体系;第四,制定货币发行收入(sei gniorage)的分配体系。
但是较统一货币更为现实的方案是引进世界固定汇率制。其方案是:
①成立稳定黄金价格的机构;
②制定如SDR的虚拟共同货币;
③首先将世界统一为美元、欧元、日元3个货币区域之后,在此3区域间制定共同货币政策,并且将此使用为世界固定汇率的基准(anchor)。较这个方案/世界固定汇率制更现实的方案是3大货市区域间先引进固定汇率制。即3国间组成共同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并制定共同通货彭胀率之后,制定如SDR的单一货币。
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Maurice 0bsfeld) 教授指出,作为统一货币联盟的问题,成员国间存在硬性薪酬价格体系,所以没有劳动力自由移动的情况下很难引进;并且较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在该制度下更难适应异常的冲击。在同一货币联盟体系下, 若一国加入货币联盟,其贸易伙伴也应同时加入该联盟,但是,这样能否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不明确。统-货币通过成员国的经济集中化可以扩大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各国经济遭受冲击的风险。
此外,世界统一货币在实际操作上会因政治性制约以及国家主权等问题而很难实现,特别是如何分担国家间的调整负担(adjustment)是-一个难题。因此主张小规模因家暂时加入货币委员会(currency board)、 美元化(dollarization)等货币联盟,如墨西哥-样的大规模发展中国家则保持浮动汇率制度,同时3个大巨大货币圈共存,并维持现有世界货币合作的体系。
IMF咨询官Paul Masson指出, 新技术发展、世界化进程和货币掉期、衍生商品、e-banking、 通信手段的发展等是减少流通中货币种类的因素。这些因素致使各种经济活动发生的支付行为脱离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管制,导致世界货币之间存在竞争,没有竞争力的货币被淘汰使用,并且由此引发的国家间资本移动的增加会减弱-个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通过使用基础货币来稳定经济,会实现经济稳定,而且因货币主权被抛弃而产生的抵抗也会减少。
与此相反的是,技术的发展还有另外的一面,它会导致支付手段、价值保存、计算单位的分离更加容易,这样多种货币也可以同时使用。虽然在日前世界化、地区经济融合加深的情况下,货币统一趋势会持续存在,但是货币数量不会剧减,并且美国拒绝货币主权分离,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也不会放弃本国货币。亚洲货币联盟也没有实际可行性,并且亚洲国家也不会融合到美元区或欧元区。
④韩国的国际汇率制度改编讨论的态度
作为最成功地克服外汇危机的国家,韩国积极参与了国际性汇率制度改革的讨论。1999年4月,在IMF主持的提前准备暂定委员会(IC)的主要国家财政次官級会议中,韩国“关于国际金融体制改编的韩国报告”,表明了对汇率问题的态度,并且在2001年1月日本神户召开的ASEM财长会议上,韩国政府也表示了对汇率制度改革的立场。
在1999年的报告中,韩国表明了为防止外汇危机,应保持汇率与宏观政策的一贯性的基调和选择及运用适合本国的汇率制度尤为重要的观点。当时的报告提到,外汇危机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价值稳定正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指出从1999年欧洲地区内开始出现了共同货币即欧元的诞生。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界未形成明显的关于最优汇率制度的共识等实际情况。此外,还指出从此前的历史经验看,各汇率制度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报告还指出,虽然一些发达国家保持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其汇率脱离肉衡水平,末能确切反映经济基础面(fundamentals),存在对外失衡更加严重等问题。而新兴市场国家虽然转为更弹性的汇率制度,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弹性汇率制度在稳定实物和金融部门方面具备必然的效果。
考虑到汇率制度的优劣势并不明确的事实,报告指出应选择符合经济情况的汇率制度,并且强调如果选择的汇率制度要发挥良好作用,实施与其保持一贯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尤为重要。另外指出,在选择汇率制度的时候,应该综合考患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系统的发展程度、经济开放性以及与他国经济的融合程度等。
报告强调了加强国家间合作在稳定汇率方面的重要性。指出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间的汇率稳定,应准备适当的调整措施,并需要加强对此的国际社会方面的合作。稳定汇率的调整措施要顺利运行,应加强地区及国际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互助,欧元的出现更是反映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
报告还指出了主要发达国家政策态度会增加小规模开放经济国家负担,即某个发达国家不顾其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具有威胁,只要对本国的利益有所帮助或者没有特别的损失,不会将其视为问题,并采取旁观的态度(benign neglect policy),这种状况应加以改正。这是对分析日元被低估是引发亚洲外汇危机的一些原因的基础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漠视当时日本当局持续介入市场行为的指责。与此类似的,对于近几年8元的弱势,美国不同于欧洲、韩国等国家也未提出不满。
考患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交易的剧增,国家间经济关联性被加强的实际情况,报告提议所有国家应该参与稳定汇率制度和货币价值的国际性讨论,并邀请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加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讨论。
2001年1月在8本召开的ASEM财长会议上,韩国主张新兴市场国家引进的浮动汇率制度要顺利奠定基础,需要确保外汇市场的发展以加深扩大其深度和幅度,以及外汇市场发生偏向等现象时,可以适当管理的外汇流动资金。而且东亚地区的境内统货币制度因为还不具备诸多条件,短期内很难实现。因此改编汇率制度之前,应该如发生危机时境内各国间互相援助外汇储备额的“清迈倡议”(CMI)一样,先积累地区金融即经济合作经验。
总而言之,韩国坚持新兴市场国家要稳住浮动汇率制,应提高确保充足的外汇流动性、外汇市场的发达及外汇当局的投机势力监督等市场管理能力。
5)韩国的汇率制度
①汇率制度的变化情况
韩国的汇率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先后更换了5次。1964年之前,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1964-1980年实行了单一浮动汇率制度。在单一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集中管理外汇,实际上汇率以固定的形式运行。
1980年开始实行了盯住特别提款权(SDR Basket)和单一盯住确定汇率的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这是可以转为浮动汇宰制度的中间汇率制度。
韩元/美元汇率=SDR Basket +(1- B)。单一盯住+a(实际行市反映制度)。1990年3月开始,金融当局进一步尊重市场职能,引进了市场平均汇率制度。在中介市场交易的银行间韩元兑美元的汇率按交易星加权平均之后,作为第二个营业日的基准汇率,并且将该基准汇率为中心,使汇率在其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市场平均汇率制度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扩大了。每日波动幅度。
特别在1995年12月将上下波动幅度从原来的土1.5%#大到土2.25%,后来在外汇危机发生前夕的1997年11月大幅扩大到了土10%,但是当时汇率上升压力太大,土10%的波动幅度难以承受。因此在一个月后,也就是1997年12月,金融当局接受了IMF的推荐,放弃每日波动幅度,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这是由市场自主确定汇率的制度。
②现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否需要改善
a.制度运用情况
韩国在197年外汇危机后采用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使汇率按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保持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的同时,通过政府当局的市场介入对外汇投机或过分的偏向现象等市场干扰因素进行微调,即所谓的平稳操作(moothing operation), 以缓解汇率的剧变情况,并通过积极地国外投资,同时实施了以中长期内稳定经常项目顺差为目标的外汇供求调节方案。
但是,在短期内将现行汇率制度向增加波动性或固定性的方向变更比较困难。若将汇率完全交给市场供求来增加波动性,则会因为外汇市场基础机构的脆弱性而很难充分吸收外部冲击,并且可能会引发汇率的剧交。
也就是说,若外汇供给突然剧增,发生汇率的偏向现象,则可能引发汇率的自由落下/自由落体(free falling)事件,并且这种汇率剧变很可能引起阻碍对外贸易的稳定、降低资源分配的效率、从而加重宏观经济负担等方面的担忧。如近几年,在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持续的情况下,韩元价值过度升值,导致很难保持经常项目顺差状况,并且从长期看存在阻碍宏观经济健全性的担忧。因此外商投资者对韩国经济的信赖度若一旦下降,韩国可能会降入暂时的困难境地。
若增加固定性,在资本流出入自由的情况下,金融当局会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且可能成为制约韩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因素。此外,美国等主要出口国家会指责韩元价值被低估,并且会因此提供了贸易摩擦的借口。
b.今后制度运营方向
目前,韩国金融当局应该在保持现行浮动汇率制度基本框架的同时,使该制度更完善稳定的运作,并与韩国国内货币政策-起保持韩国经济的对内外均衡。像如今一样,对外保持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尽最由市场确定汇率,但是对投机势力的攻击等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应该配合政府当局稳定市场的的适当措施,竭尽全力阻止中长期内汇率与宏观经济情况不一致(mi salignment)的现象发生。
护充外汇市场的下部结构/下放结构/基础结构,不断培养市场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逐渐降低当局采取市场稳定化措施的必要性。并且为防止如亚州外汇危机-样的区域性危机的传染和再发,除个别国家努力防止危机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东亚国家间的货币金融合作。
各汇率制度的种类及优缺点
短期内,在将浮动汇率制度发展到成熟阶段,并且持续加强地区内货币金融合作的过程中,关注稳定地区内汇率的讨论进展和诸多条件的成熟程度,同时引进东亚地区内共同货币制度等,尽力转换到地区货币合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