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的不“优先”
不过优先股是什么?
不过用Home君的话来说,优先股就是相对于普通股来说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不过优先股是不是一定就什么都“优先”呢?
不过与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比较,新三板发行优先股最大的亮点是实行备案制,而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是公开发行,还要受到价格的限制。
不过优先股也有一些不“优先”的地方:优先股股东是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的,一般来说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而且优先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优先股的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但是能稳定分红的股份。
如何才能看清优先股存在的风险?企业与银行为去风险都做了什么?
优先股制度落地 新三板拓宽融资渠道
不过对于整个新三板市场来说,新三板优先股制度进一步开拓了我国优先股市场机会,有望吸引更多的城商行、农商行、保险公司以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大型非上市企业到新三板融资。
不过优先股融资有多种用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股票估值较低的创业公司可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情况下融资。优先股是低成本的长期资金,还可以作为并购、换股的支付工具。
发行优先股,四类企业最受益:
不过一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不过二是资金需求量较大、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发行优先股可以补充低成本的长期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
不过三是创业期、成长初期的公司,股票估值较低,通过发行优先股,可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情况下融资;
不过四是进行并购重组的公司,发行优先股可以作为收购资产或换股的支付工具。
Home君看优先股:着眼未来
不过股转系统发布优先股业务指引和操作指南,意味着又一项监管者承诺的制度落地了,而新三板也拥有了优先股这一新型金融工具,基础制度更加健全。优先股已经可以开始发行,但交易转让还需进一步细则出台。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目前不少新三板挂牌企业对优先股尚不熟悉,需要根据未来发展再考虑是否采用。
不过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买优先股的人都是风险厌恶者,寻求安全收益,做固定收益也都是大资金,优先股很好地降低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更好地控制了风险。
不过不过,目前新三板还不支持优先股转让。股转系统表示,将在技术条件具备后,为优先股交易提供协议转让安排,股转公司建议优先股发行人和主办券商选择以长期持有为目的,短期内无转让需求的投资者,严格控制投资者人数,并向告知投资者有暂时不能转让的风险。
不过在Home君看来,新三板企业不断的增加,而且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我们看优先股的意义并不在当下。我Home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当新三板企业达到一定的量级,政策的落地,流动性的增加,未来一定会出现绩优蓝筹股,这样对于目前规避风险的投资者来说,选择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测算,发达经济体的负债与GDP之比达到275%,而新兴经济体则为175%。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金海年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全社会杠杆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近年来增长较快,总体水平也是最高的,有掉入“债务陷阱”的风险。
面对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的严重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利用优先股的独特功能,将部分银行贷款转为优先股,及早降低资产负债率。
企业部门债务不断攀升
根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在65万亿元左右,相当于GDP的125%,不但快速上升至历史高位,而且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我国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大约每年企业债务利息支出约为5万亿元左右,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严重挤占了企业的研究创新与发展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动力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金海年表示,中国经济需要继续增长,如果采用发达国家常用的货币利率手段去杠杆,往往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中国需要在发展中去杠杆。他分析认为,总体包括三类:给予企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债务负担就相对减轻了,存量债务也自然减少了;通过增加股权融资比重、减少债券融资比重,改善资产负债表,增加资产项、减少负债项,从而实现去杠杆;适当延期或减轻利息负担,为企业发展减负,为企业去杠杆扩大空间、延伸时间。
金海年说,初步估计,企业部门(主要是国企)需要筹集10万亿元资本金,用以支持企业股本扩张。我们估算,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最多能形成3万亿元左右的股本,私募资金能有1万亿元。而剩下6万亿元的缺口靠国有利润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年利润约2万亿元,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资本金的补充需求。财政收入现在更多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拿不出大量资金做政府产业引导资金,没有余力补充国有企业的资本。
姚余栋说,6万亿元缺口可以分两部分弥补,以“国退国进”方式地方国有资产变现3万亿元,剩余的缺口可以使用债转股,即优先股来弥补。
银行应在企业去杠杆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在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副作用的阶段,银行可以在去杠杆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但在长期上有利于企业恢复增长的动力,而且在短期消除金融风险也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姚余栋表示。
姚余栋建议,银行要建立逆周期操作机制,对信贷企业客户进行未来发展与转型能力的分析判断,一是可以适当延期或利息减免,让企业发展,避免债务危机恶化导致经济危机和发展危机;二是可以将不良资产进行隔离处置;三是将银行信贷债务部分转为优先股,这是更好的办法。
当信贷企业经营发生临时性困难,如果在资金方面有所改善即可通过未来的发展偿还债务时,银行可以将持有的债权转化为优先股,即可避免因银行抽贷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也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成为银行坏账。
同时,通过将部分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转换为优先股,商业银行将有更大空间向结构调整所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增加信贷投放。
初步估算,未来5年共需转优先股2.5万亿元,每年在5000亿元左右。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容量看,2015年1-4月股票筹资额已超过4000亿元,债券发行近3万亿元。优先股发行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冲击在可控范围内。
不过,银行入股实体企业,当然也有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典型的教训就是日本。日本的银行广泛地参股实体企业,甚至干涉企业的战略和经营,一方面为防止违约而为僵尸企业输血,另一方面交叉牵涉实体经济,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伤害了企业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金海年强调,银行应该以优先股的方式,而不是普通股的方式处理其可以通过发展解决的临时性债务危机,既可实现去杠杆,又可避免重蹈日本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