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有大事将发生,A股能否逃过历史宿命
上证指数今日第三次尝试突破3458,指数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一度拉高到3454,但最终还是差一口气。而后再次上演“事不过三”或者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戏码,午后拐头向下,一路杀奔3400点,向下回补3360一带的缺口概率大增。
受生物疫苗板块大跌6%影响,创业板指数再度逼近2600这一颈线位,这个位置已经不容有失。生物疫苗本来经过一轮大跌后,有缩量企稳的迹象,但昨日国药集团公布新冠疫苗两针价格后,由于偏高定价,在当前国内疫情已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有可能会抑制注射需求,引发疫苗及相关产业链再度大跌。
除了这个诱因,可能也与资金担忧下周一创业板注册制落地,指数可能出现巨震,提前卖出避险有关。从今日涨停板结构分布来看,上证主板26个最多,中小板17个次之,创业板仅有6个,这可能也代表资金的态度。
毕竟,过去发生在存量市场的3次交易制度的改变,短期都曾引发市场巨震。比如,1996年12月设置涨停板制度,96年12月13日周五公布,指数大跌5.7%,16日开盘,指数直接9.91%一字板无量跌停,9个交易日下跌33%。
2010年3月市场开始引入融资融券制度,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此时正好赶上欧债危机爆发,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制度落地,股指就开始一路下跌,整整调整了3个月,区间跌幅37%。
后一次也是大家印象最深的2016年元旦后推出的熔断制度。元旦实施,1月4日指数大跌6.8%,1月份整个月都在下跌,跌幅高达25%,其中1月7日更是创造开市20分钟就收盘的历史。回过头来,我们还是会发现,这些制度性改革的出现都有惊人的背景,一般都出现在一波大行情之后,比如1996年、2009年以及2015年都是伴随宽松货币政策出现的大行情。
当然,前面这3次交易制度改革都是全市场存量改革,影响很大,而下周要开始主要还是创业板为主的局部试点,影响相对可控。不过,由于前面几次造成的短期影响,市场仍心有余悸,自然会影响到交易情绪上。
从今日市场选择的品种来看,资金也正向防守转变,比如农业、消费、食品、电力等,而这些多为机构偏爱的方向,尤其是更低位的公用事业板块,如电力。在目前成交缩量,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扩容预期,以及国际局势不明朗等,资金有可能再度跟随机构抱团优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