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资本界的“蒙面侠客”之称的私募基金,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带着神秘的色彩。这些年来许多引人注目的企业通过IPO上市,其背后都隐藏着私募基金的影子。所谓“私募”,是相对“公募”而言的,它们面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而非向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私募基金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证券基金是指那些通过私募获得资金之后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
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对象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往往是尚未实现公开上市的新创企业,从技术、市场、财务与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由于缺少二级市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流动性要远远低于私募证券基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要高出许多。在市场信息极度不对称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家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私募股权基金成为了对企业家来说相对最“便宜”的融资方式,当某非上市企业存在很好的前景预期时,市场资本将迅速注入私募股权基金,然后把资金投资到这些企业中去,从面获得更高的回报水平,私募股权基金大部分的资金流人和流出都是由这种需求冲击引起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成长性、高预期回报的投融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它们持有的资产往往是在市场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不能得到发挥,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难以评估。在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基金投资人自然期望其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定期、不定期的披露经营信息,增强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减少市场初期最易出现的道德风险。然而,私募股权基金几乎不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也不承担信息披露的义务,一直以来该行业的规模、成本、收益等基本信息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私募股权基金对其回报水平有限的信息披露,决定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而在私募股权基金回报水平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对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低流动性的未上市公司的资产的术实现回报的估值。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估值方法不同。对于处于成长期有盈利的公司,一般按照市场参考的市盈串为基础辅以其他方法加以综合。对于拥有很多资产的金融类公司一般会采取市价账面值倍数(P/B) 系数估值;对于现金流入非常稳定、可以预测的公司往往会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
机构投资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实际投资情况并不了解,难以了解私募股权基金详细的投资组合、投资比例、投资行业等情况。如果投资者不能从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到有关信息,在选择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投资时,只能用私募股权基金披露的过夫的投资回报水平来衡量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水平。作为代理人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深知,如果私募股权基金的回报水平很低,将难以再次向机构投资者进行融资。在利益驱动下,私算股权基金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他们有潜在的动机“不说真话”,通过故意高估其持有的未上市公司的资产的价值来提高回报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这种“不说真话”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也就足被投资企业的实际风险可能比私募股权基金所声称的要高,而实际问报可能比私募股权基金所报告的要低。其结果是机构投资者把钱投给了较差的私募股权基金,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被较差的私募股权基金所驱逐出市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得到的回报降低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上的资源未能最有效地得到配置。
私募股权基金的经理与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当前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回报水平“说真话”了吗?加拿大约克大学副教授DouglasCumming的一篇文章(国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收益和信息披露》(PrivaleEquity Ketums and Disclosure around the World)探讨了私募基金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是否“说真话”的问题。该文认为彰响投资组合实际回报水平表现的主要因素有:市场环境,私募股权基金的特性,被投资公司的经肯特性,以及私募股权基金与被投资公司的交易安排等等。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私募股权基金对被
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处于绝对的信息强势地位,完全有可能利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性而操纵投资回报水平,进而左右投资人的投资决策行为。如果高估现有投资价值的好处大于高估现有投资的代价时,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将有动机去故意高估基金中的资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