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白酒生产与消费的大省,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亳州带盛产名酒,并聚集了大量中小白酒企业。徽酒曾与川酒、鲁酒一并瓜分白酒市场。随着徽酒近10年来发展减缓,一些名优酒企渐渐失去线品牌的地位。
最近在看口子窖的半年报数据,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是口子窖到底能不能走出安徽。从往期的收入数据看,从品牌议价能力和企业成长性看,口子窖走出省外还有很长的路。
一、口子窖省外收入增长不明显
下图是从“同花顺iFinD”中提取的口子窖安徽省内外收入构成的数据。
口子窖至少80%的收入来自于省内。口子窖安徽省外的收入金额有所增长,但是尚不足1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没能回到2015年的水平,不到20%。
从销售收入的区域构成看,2022年上半年口子窖的省外收入的19%,且省外收入同比下降7.79%。可是从经销商的数量变动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省外经销商增加了净增42家。
因此,经销商增多,可是销售额却下滑,是这是否意味着口子窖省外业绩增长乏力?
二、从成本率看口子窖的品牌溢价
下图是目前已披露2022年半年报的企业名单。
从营业成本率的排名看,口子窖的营业成本率高于山西汾酒、五粮液、舍得酒、水井坊和贵州茅台。那么,哪些原因导致了不同白酒企业间毛利率的差异呢?
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它反映的是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如果营业成本足够小或者营业收入足够大,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降低营业成本率。
近年来各项成本费用上涨,因此通过大幅降低营业成本的可能性很低,企业只能通过扩大营业收入来降低营业成本率。
营业收入=单价×销量。
在销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产品提价来增加收入是很多企业采用的办法。不过产品提价要考虑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显然口子窖不如贵州茅台,因此其毛利率比贵州茅台低大约17个百分点也就容易理解了。
空说无凭,我们用数据说话。
每吨口子窖白酒的售价,大约只有贵州茅台的十分之一。
如下图所示,这是口子窖今年上半年按产品档次分类的数据,高档白酒约占总收入的96%。
但是口子窖的高档酒跟茅台的高档酒相比,两者品牌议价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公司年报数据我们能大致得出每吨酒的价格。
口子窖年报给出的白酒销量,是包括(高档+中档+低档)白酒在内的所有白酒的销量;我们用当年的营业收入除以白酒销量,能得出2020年口子窖每吨白酒的售价,约为15万元。
但是2020吨茅台酒的售价为247万元;
2020年1吨茅台系列酒的售价是31.72万元;
2020年1吨贵州茅台酒(茅台酒+系列酒)的均价是148万元,其每吨白酒均价是口子窖的十倍左右。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升级转变(比如更关注安全、健康、享受等),白酒行业转向常规增长、市场向名优酒、老品牌和核心产品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半年里提到的这段话,可是说是很贴切了。
三、从行业情况看口子窖的成长性
口子窖一直声称自己具备细分行业的领先优势,因为口子酒业是兼香型白酒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全国兼香型白酒标准立项、起草和制定。目前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设在茅台集团,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设在五粮液集团,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设在汾酒集团,因此口子窖便将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一项核心优势。
此外,口子窖认为自己是融合了多种香型的白酒代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它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个人对此并不认同。
第一,从白酒香型分布看,整个兼香型白酒行业的市场份额都不大。
国内白酒市场的竞争格局为:
浓香型白酒继续保持主导的市场地位,酱香、清香和兼香白酒市场其它香型有所发展,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酱油近年来的增长尤其明显。
2020年浓香、酱香和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1%、27%、15%,大“三香”占据了整个白酒行业超93%的市场,兼香酒只占5%。
因此,兼香白酒本就是个“小众”品牌,行业空间不大,即便口子窖制定了行业标准,又能怎样呢?
第二,从兼香酒的竞争情况看:
兼香酒出现了两个小巨头,分别是湖北的白云边和安徽的口子窖,它们两个的年营业额在四五十亿附近,远远地超过了其他的兼香酒。
但是除了主要生产兼香酒的白酒企业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大中小酒厂生产部分兼香酒。比如郎酒的小郎酒、顺品郎;泸州老窖的天地红、老窖红;湖南湘窖酒的众多系列;高炉家酒的抱朴系列;稻花香的清祥系列等等。以及金六福、黄鹤楼、枝江酒等众多酒厂生产兼香酒。还有许多其他香型有着兼香酒的风格,例如“浓头酱尾”的贵州鸭溪窖。
因此,即便是在兼香酒领域,也很难说口子窖跟其他白酒完全拉开了差距。
四、做个总结
白酒要走向省外,需要很多条件。
比如品牌的支撑。
我们从营业成本率看溢价能力,发现口子窖的品牌里还有待提高。
比如受众的广泛性。
我们从市场份额看,兼香酒的成长空间并不大。
因此,口子窖要想走向省外,还有还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