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一般不对外公开,而财报则是公开给报表使用者的。财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是虚假的,其直接结果将是误导报表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
假报表最常见的几种形式如下:
1、虚报盈亏
企业的财报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一些企业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出于各种目的,随意调整财报,虚报或瞒报经营业绩,把财报变成可随意控制变化的“橡皮泥”,造出为自己所用的财报,如有的企业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编取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收;对企业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荣誉等,这些虚假的财报,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国家、对企业,甚至对经营者和财会人员本身都是后患无穷的。
2、移花接木
有些公司眼看公司效益马上支撑不住了,就把应当人账的费用挂靠在其他应收款账户,通过推迟费用的入账时间,来达到“降低”本期费用的目的。等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把这笔“陈年旧账”拿出来晒太阳,通过某种途径消化掉,或者干脆就把它水远打入“十八层地狱”,把它“冷冻”起来,永世不得翻身。
3、帐表不符
财报是根据会计账薄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薄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账表必须相符。但账表不相符的倩况时有发生。
例如,审计人员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资产负债表中账表不一致金额达3.58亿元,主要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一些科目归类汇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造成表中个别项目金额大于账中金额,个别项目金额小于账中金额;利润表中帐表不一致的金额达97亿元,主要是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将代理业务收入计入自营业务收入项目,虚假增大了企业自营业务。
又如,某单位为了压低库存商品结存额,少反映库存积压额,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冲减库存商品300万元,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造成账表不符等。
4、表表不符
有关财报之间以及各财报内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内各类资产合计应等于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总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应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一致;等等。
5、编造财报骗取贷款
财报的另外一大功效,就是可以障人耳目,在以似乱真的同时,达到骗取贷款的目的。
在这里,顺便揭尽一个事实,那就是各类非金融机构的高息揽存,往往会造成无力支付本金的结果。企业和这些机构打交道,要特别留心。
6、编制合并财报时弄虚作假
这类行为主要是指:
(1)合并财报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财报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财报条件的反而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
(2)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值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
(3)合并利润表时内部抵梢不完整,外销和内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
例如,某企业共有投资项目20个,其中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企业(包括实质上拥有控制权)12家,该企业编制合并财报时只合并了3家全资子公司,对另外12家控股企业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合并其财报,造成该企业财报中资产数倾只反映对这12家控股企业的原始投资额,而未反映整个企业的整体资产数额。
又如,某企业编制合并财报时,将与内部某子公司的往来款1.7亿元没有进行抵销,而是简单地相加合并,造成合并财报中资产负债同时虚增1.7亿元,会计信息失真。
再如,某财务公司为了掩盖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现实,在汇总所属部门决算时,将部分途期贷款转入正常贷款账户,少报途期贷款20多亿元。
7、财报附注说明不完整
有些企业在某一时期发生了重要事项,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但附注对其变化原因、产生的影晌等没有作出说明。
例如,某企业年初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梢咨成本应为501万元,但该企业帐面记录的结转销售成本为603万元,经查明,该企业为了完成年度销售利润计划,在年中将上半年使用的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擅自改为定额结转法结转销售成本,造成期末存货增加,本期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制造完成销售利润的虚假表象,但企业在财报附注中对此没有作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