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热点题材> 常态化发行为科创板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

常态化发行为科创板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

2020-06-03 10:53:38  来源:热点题材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4分钟的时间

常态化发行为科创板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

时间:2020-06-03 10:53:38  来源:热点题材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注册制下的科创板IPO,不再是关关停停的水龙头,而是潺潺汇入的源头活水。

常态化发行为科创板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

在各项基础制度锚定的前提下,科创板发行端的市场化尝试,成为检验注册制决心和成色的第一道关卡。如何保障稳定的活水注入?答案是开源、通渠、不限流。

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科创板通过稳定的常态化新股发行预期,通过充足的新股供应,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发行价格。在非极端状况下,股票价格做到了由市场来决定。

发行常态化的核心是遵循市场化。随着注册制改革迈向“深水区”,常态化发行改革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强化市场约束,将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

科创板一小步,注册制一大步。作为改革先行军的科创板,还需不断优化具体机制安排、加强市场约束,巩固现有成效并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整体的基础制度改革。

市场化:

将选择权真正交给“无形之手”

“构建科创板股票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短短16个字,分量十足。

结合科创板运行近一年的改革创新实践可以看到,上交所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约束,围绕定价总体合理、配售权责对等、运行安全平稳目标,创新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业务安排,引导各方主体理性参与、审慎定价,保障发行有序、促进市场稳定。

机制落实,理念为本。注册制下的科创板新股发行承销工作,基础理念是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强化市场约束,加强对定价承销的事中事后监管,约束非理性定价,将新股定价权真正交给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理念则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建立市场化询价定价机制,将新股定价权交给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机构投资者。科创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新、迭代快、投入大等特征,不确定性相比传统企业要大,难以使用统一的估值指标或体系。为此,科创板通过七类机构投资者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大幅提高参与询价的网下发行数量占比,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专业能力。在抑制非理性报价和“搭便车”行为的同时,定价过程不存在政府干涉或信用背书,定价结果主要参照中长期投资者报价平均水平定价,充分反映一级市场真实投资意愿,从而将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

二是引入保荐机构、发行人、战略投资者约束机制,加强市场约束。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引入新股配售经纪佣金制度安排,引导保荐机构、承销商兼顾买卖双方利益,促进新股合理定价,提升申报企业质量;同时支持发行人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采用战略配售的发行规模门槛,鼓励发行人高管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进一步从发行人角度加大买方约束,引导发行人和承销商理性定价,避免产生普遍性“三高”、长时间“爆炒”、大面积“破发”等现象,实现买卖双方的充分博弈。

三是以事中事后过程监管为导向,着力加强信息披露与违规处罚力度。在保障不干涉定价权的前提下,科创板提出了披露各类网下投资者报价明细和平均水平、战略投资者配售资格等新要求,以信息披露方式帮助投资者掌握决策所需信息。针对市场关心的主承销商投资价值报告质量,着手从事前规范、事中问询、事后评价等多维度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形,在业务规则中明确监管措施与处罚安排,做到风险快速响应、违规即时处置,确保定价配售过程合规透明,市场运行安全平稳,通过监管之手提供无形有力保障。

不关闸:为各方带来稳定预期

新股发行的常态化,关乎注册制试点在新股供应领域的实践,并影响着预期、价格和资源配置。

老股民的脑海里,留存着不少IPO暂停的记忆片段。据统计,A股短短30年的发展史上,共出现过9次明确的新股发行暂停,暂停时间共1930天。

在市场人士看来,9次暂停IPO是解决股市下跌问题的短期手段。通过控制新股发行节奏、规模、价格,早期在提振市场方面之所以能够收到短期效果,与当时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规模有限密切相关。

在1990年至2000年的股市发展初期,股票发行实行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审批制,主要由政府推荐企业发行上市。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正式实施核准制,改由担任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根据市场需要选择、推荐企业发行上市。

在企业上市从行政通道切换为市场通道的过程中,外界愈发认识到:通过暂停IPO来稳定、提振股市,“疗效”越来越弱,效果越来越短,“副作用”越来越大。

表现之一,“暂停”时间越来越长。1994年到2004年的5次暂停,最长182天,最短94天,平均145天。2005年到2015年的4次暂停,最长达409天,最短也有125天,平均达301天,趋势由“暂停”转变为“长停”。

表现之二,“暂停”与“重启”的制度成本越来越大。在暂停前、重启前,均需耗费大量资源。且IPO暂停发生在弱市,重启又往往发生在牛市,使得新股长期在单边环境中出现,影响了市场主体发育。

表现之三,正常的新股表现被“污名化”。由于时断时续的审核节奏,新股发行在不同阶段表现会有云泥之别,造成舆论的偏颇之词,稳定的预期被破坏。

表现之四,即为人诟病的“政策市”。政策较为频繁的调整变动,对市场形成稳定预期愈发不利。作为外生变量的“有形之手”,对市场自主、常规运行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扰动。

“随着A股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控制发行节奏、规模、价格的做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自我发育、自我壮大、自我完善的要求。”市场人士表示,再看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通过稳定化、常态化的新股发行预期,通过充足的新股供应,形成了相对合理的价格。只要不在极端状况下,“相对合理”都已交由市场决定。

常态化:一揽子改革带来四大变化

表面上看,新股发行常态化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决定,但“如何决定”才是“常态化”的底层逻辑与制度基石,这是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一揽子改革。

首先,还原了主角地位。注册制试点未受相关意见、舆论裹挟,坚决将定价主导权交给专业机构投资者,并同步提高网下发行比例,加大对中长线资金的倾斜。

其次,理顺了利益关系,增加了资本约束。此前的新股发行改革中,保荐承销机构与投资者近乎零和博弈。注册制试点改革则创造性地设立了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要求保荐机构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配售并设置限售期。在市场化约束发育过程中,在声誉约束、商业约束尚不到位的情况下,给保荐承销机构增加了资本约束。以资本约束强化保荐机构承担“看门人”职责,促进合理定价。

最后,加强了行业自律。即在科创板新股发行改革中首创了“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这一行业自律机构。通过在监管机构与市场之间设置议事和咨询机构,提高了意见沟通的效率,提供了缓冲带,力图避免刚性的“行政一刀切”,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尝试。

随行就市:咬定改革不放松

开源引流成果彰显。相对原有模式,以新股发行常态化改革为基础支撑,科创板新股发行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定价包容度更高。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已上市的逾百只科创板个股发行市盈率区间为18.8倍至467.5倍(不含亏损公司),中位数47.89倍。在科创板新股受到市场热情追捧的情况下,其发行市盈率并未出现节节走高,整体处于“随行就市”状态。

二是新股收益随机化。新股涨幅与二级市场走势密切相关,科创板上市个股中,既有首日高涨的情况,也出现了首日涨幅收窄直至小面积破发,甚至首日破发的情况,并对后续询价情况形成了影响。

三是募资情况随机化。在市场追捧的背景下,科创板新股募资总额平均为11.61亿元/家,显示了较好的募资优势。

四是对保荐机构的资本约束效应累积。券商跟投金额逐渐增多,将对券商保荐和定价形成强烈的资本约束。同时,市场担心的保荐机构“转嫁”跟投成本问题并未出现,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承销及保荐费率与历史同规模新股相比,总体相当或略低。

整体来看,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可能受到新股供给、投资者参与习惯、“新股不败”固化思维的影响。但从运行实践看,科创板公司股价已逐步分化,网下投资者报价集中等现象趋于缓解,表明投资者参与热情趋稳,并更加注重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但毋庸讳言,在此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暂时性的改革成本。例如,改革初期因暂时性供求关系紧张出现高报价、“博入围”问题,一定时期内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过高问题等。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化解这些问题的妙药恰是改革本身。只有新股常态化发行,才能通过稳定市场预期,寻找到相对有效的市场定价,并通过价格这根“指挥棒”,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并结合退市、交易制度改革,共同消除因管制带来的“壳价值”,终结“炒小、炒新、炒差、炒短”问题。

这,正是注册制“交给市场决定”的原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