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对泡沫的标准定义。如果一个牛市出现在股票价格已经涨了20%之后,那么泡沫则需要比这更多的涨幅——可能要多得多。除幅度之外,关于泡沫更重要的一点是,股票价格不仅相当稳定地上涨以形成泡沫,而且它们完全脱离了正常的价值观念。
如果一个牛市代表普遍的投资者的乐观情绪,热情,愿意承担风险,并相信股市是资金的归宿,那么一个泡沫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是所有这些信念和行为的极端情况。极度的投机氛围得以持续,而且投资者的热情被完全地夸大了。在一个泡沫中,投资者会忽视经济上的基本面, "听传闻买进”,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到游戏当中来,把传闻当作事实,并将高回报率无限地向未来推断。
那些不支持过度乐观情绪的真实信息,被当作无关的或老式的思维而抛弃。投机与贪婪盛行。市场作为资本配置机器的基本功能失灵了,因为资本不是流向那些最需要或应该得到资金的地方,而是流向最具诱惑力的概念公司。对亏损的恐惧感下降了。那个用足够的、稳定的、可预测的收益(E)来证明高P/E水平是合适的正常投资者的基本原则消失了。
一些被高度估值的公司的收益(E)可能是极小的或不存在的,从数学上导致P/E比率成为天文数字或无穷大。根据其性质,泡沫价格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被称为泡沫。但如果好消息源源不断,它们则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的牛市中,典型的P/E比率的提高导致了大部分的整体股票价格的变化。S&P 500指数的平均P/E水平缓慢增长到了20倍,而其历史平均水平约17倍左右。科技股是这种现象的特别大的贡献者。
如果你做一下数学上的计算,一个25倍的P/E使得股票价格与17倍的P/E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单独依靠在乘数上的提高,一支50美元的股票变成了以每股73多美元的价格卖出的股票,没有获得任何收益提高的支撑,却产生了一个46%的股价增长。
人们普遍认为,在1997年或1998年的某一时期,美国股市膨胀成了一个泡沫,这时已经处于牛市模式达15年。在2000年初最终开始破裂之前,泡沫本身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伴随着一个市场泡沫的形成,集体狂热逐渐消退,广泛的卖压显现(推动价格下降),并且泡沫最终破裂。
股票回归到定价与估值,这些更合乎逻辑的以经济基本面为基础的因素。泡沫的破裂可以是一种迅速发生的崩盘,或者可以经过很多的时间,由于价格缓慢但稳步的下降,它更像是资金的流失。
在市场泡沫破裂或崩盘中,其价格可能显著地向下跌破它们“合理”的水平。一些评论家直到这种情况发生时才相信,泡沫心态其实并没有被完全平息。泡沫破裂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在写本文时(2006年初),尚不清楚, 90年代的泡沫是否已经平息,即使产生过一个从2003年初到2004年初为期一年的牛市,还有另一个发生在2004年底的上升行情。问题在于这只是长期泡沫破裂过程的中断还是真正标志着泡沫的结束。
在2000-2002年的泡沫破裂期间,投资者在美国股市的市值中一共损失了超过7万亿美元,并且有数百家公司倒闭。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泡沫市场经常被股评家嘲弄,他们会说,泡沫总是“恶劣地结束”,变成“一场崩盘”,诸如此类的话。
但理性的股票投资者,没有必要这样看待泡沫。相反,只要记住,市场周期,牛市和泡沫都会发生,并且股票价格经常冲过“合理”的估值。泡沫可以成为很好的赚钱方法。诀窍就是要在市值发生巨大损失之前离开市场。
专家们的耸人听闻是基于发生崩溃时还一直买进并持有股票的方法。你不必这样做。正如我们将在稍后讨论的,理性的股票投资者用心地对待自己的组合,特别地看重管理风险和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