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外汇>亚洲外汇危机> 亚洲外汇危机: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危机

亚洲外汇危机: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危机

2019-01-04 14:15:43  来源:亚洲外汇危机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3分钟的时间

亚洲外汇危机: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危机

时间:2019-01-04 14:15:43  来源:亚洲外汇危机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经历了与韩国类似发展过程的中国台湾也在经济上度过了困难时期,但是木出现外汇危机情况。随省周边国家遭受外汇危机,中国和日本也出现了经济困难情况,但是也未发展成为外汇危札。

①中国

70年代后期经济开始高速发展的中国避开了亚洲外汇危机。当周边小规模经济开放国家经历严重的外汇危机的时候,中国则起到了坚强的支撑作用。

中国可以避开外汇危机的原因有:

第一,经济循环方面处于有利的局面:采取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心的吸引外资战略,使中国的外债规模小;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摆脱了投机势力等的攻击。中国一直到190年代中期保持了高水平经济增长率,1980-1990年中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5%。为预防经济过热,中国从1993年开始对银行贷款实行管制,通过对不良贷款的结构调整,努力进行经济软着陆(soft landing)。

凭借这些政策,中国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10%的高水平下降到1997年的8. 8%水平。亚洲外汇危机是在中国经济转换为低速增长的时期发生的,所以中国受外汇危机影响较少。综合看来,1997年中 国降低经济增长率的措施成为了引导景气进入调整的先发性政策。

第二,中国经济并非采用依靠外债发展经济的政策,而是采用了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政策。在90年代中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此外,中国外债中长期债务占全部债务的80%以上,其债务结构也非常良好。这与短期债务占比就超过50%以上的、遭受外汇危机的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在开放金融市场方面也采用了循序断进方式:在资本自由化实行方面,到1996年才 开放了经常项日交易领域,资本项目交易领域处在开放准备阶段。结构上看,投机资本无法对中国的人民币进行攻击。

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危机

最后,关于维持人民币稳定性的问题。中国政府为稳定中国人民币,将汇率固定在1994年以来的美元对8.3元人民币水平。随着外汇危机的扩散,亚洲各种货币大幅贬值,市场对中国人民币贬值可能性的预期高涨。对此,中国政府当局坚决阐明人民币不可能贬值。本文认为,若人民币一旦贬值,市场上会形成继续贬值的期待,因此货币价值不得不继续下降。

亚洲外汇危机过程中,中国的人民币之所以得到稳定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当局的意愿非常强烈,而且还因为在当时保持了经济的健全性。即外部债务以长期外债为主,全部债务仅占GDP的15%,并且外汇储备额超过1400亿美元,所以抗衡外部投机攻击的能力非常充分。

中国人民币的稳定,对抑制其他外汇危机国家货币的继续贬值做了一些贡献。伴随外汇危机国家的货币价值较人民币相对变低,这些国家可以在较早的时间内确立价格竞争力,并且在外汇危机发生的第二年,即1998年 就开始实现经常项目顺差。因此,外汇危机可以比较容易的克服。

若当时中国的人民币也开始贬值的话,其他外汇危机因家的货币会进一步贬值、 经常项目顺差涨幅也将减少,其克服外汇危机的困难会更大。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时中国的人民币对亚洲货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anchor) 作用。这可能也是亚洲外汇危机后,区域内中国经济地位较日本一直实行国定汇率制的中国在2005年7月转换为管理浮动汇率制。

在亚洲外汇危机过程中,中国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虽然其1998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水平,但是下半年呈现上升势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6%。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内投资增K幅度达到了28.2%。人民币相对高估导致出口下降2.2%,与遭受外汇危机的国家经济负增长对比,这是鲜明的经济成果。

②日本

如前面所述,1990年中期以后,日元价值被低估,日本经济提供了引发亚洲外汇危机的一些原因。还有在遭受外汇危机的国家克服危机过程中,日本经济并没有发挥到大家所期望的、作为区域经济领先者的领导力。

日本的低息资本对泰国经济形成泡沫起到一些作用,并81997年初韩国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首先流出的资金也是日资。外汇危机扩散过程中,日元的大幅贬值加速了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当时日本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景气所以未能履行其作为其他国家出口市场的作用。

1997年亚洲外汇危机发生时,日本正处于战后时间最长的经济不景气时期即所谓“失去的10年”的中期。经历80年代后期资产泡沫(asset bubbe)的日本经济从1990年开始进入衰退,一直持续到2002年。1989年12月 记录38 915点的日经指数在1992年8月下跌到14 309点、2003年3月11日进一步下跌到7.862点,是最高价的约1/5水平。

房地产价格也是如此。东京商业区域的地价在1990年攀升到1985年4倍水平的最高价,而后996年下降到最高价的60%水平、2002年下降到最高价的1/5水平。1990年之后持续11年的地价下降份领达到1000兆口元。所以可以说990-1997年期间是泡沫破灭及资产价值下跌的、经济严重萧条的时期。

特别是1993-1997年期间依据政府的扩张性的货币及财政政策,日本经济最气似乎星现暂时的回升态势。但是这种回升未能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状况、井日民间需求没有恢复,导致日本经济陷入J更严重的萧条状况。可以猜测的是,亚洲外汇危机要发生的当时,因为日本经济持续萧条,所以无暇顾及邻国。但是作为区域经济的领先者,未能对遭受外汇危机的国家克服危机提供援助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当时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期望有大致两点:一是通过经济刺激政策(stimulus . package),扩大日本的进口需求;二是通过稳定日元,对稳定其他货币作出贡献。但是日本的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非常傲弱,1998年经济停滞于负增长阶段,对其他国家的景气恢复木能做贡献。

还有,8元同其他亚洲国家的货币一起大幅贬值。在泰国发生外汇危机的1997年7月,日元的平均汇率是1美元兑117.74日元水平;在外汇危机扩散的1998年7月,则下跌到1美元兑143.79日元水平。尤其是对出口与日本商品竞争率高的韩因企业,日元贬值成为了阻碍韩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当时的H本经济对遭受外汇危机的因家带来了不少失望。

③中国台湾地区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1960年以后的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紧张的竞争关系。但是步入2000年之后,台湾经济空间逐渐被韩国经济挤压。虽然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实行了外向政策,但是韩国采用了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台湾则实行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

虽然韩国经济受泰国外汇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但是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只是动荡,并没有困境。其理由有4种。

第一,台湾经济自1970年以后,通过出口和内需,开始不断积累剩余储蓄,所以经济开发所需的财源主要依靠内资,并不是外资。各企业并没有借贷外资,而是动用了国内市场的资金。也就是说,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台湾地区的数量很少,因此,即使外部发生冲击,从台湾外流的资金也并不是很多。

第二,金融市场的限制性开放。因为1997年东南亚外汇危机发生时,台湾也可以控制资本流动,所以能够避开投机性冲击。直至1998年1月,开放证券市场等外资参与其岛内市场的行为才逐渐被台湾当局许可。

第三,在台湾经济,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占比比较高。中小企业的出口比率占全部出口的一半以上。进入1990年之后,中小企业开始进军信息加工、半导体、电子产品等高附加价值产业,并且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些都证明了使用内资的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远远强于依靠外资的大企业的产业结构。

第四,充足的外汇储备额和台湾央行的灵活的汇率政策。外汇危机发生前的1996年,台湾的外汇储备额超过880亿美元。当时台湾的外债只有246亿美元,所以其外汇储备额规模可充分偿还外债,并还有剩余。泰国发生外汇危机的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为稳定本国货币,开始介入外汇市场,并且介入外汇市场之后,其外汇储备额也仍然保持在830亿美元水平。但是台湾央行还是允许1997年10月17月盯住(peg)美元变化的新台币(NT Dollar) 的汇率由.市场自行决定。

虽然台湾经济没有直接经历外汇危机,但是其出口减少、经济增长率也大幅下降。出口增长率从1997年的5.3%下降到1998年的-9.4水平。1998年经济增长率也下降到4.57%,这是1983年 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如此,台湾经济通过不同F其他遭受外汇危机的亚洲因家和地区的方式,如同治疗严重感冒-样度过了危机。

在外汇危机已经过去10年的现在,比较韩国经济和台湾经济,我们不得不关注韩国出现世界级企业、人均国民收入也超过台湾等特点。这是由于韩国实行了以大企业为主的发展政策,但是中国台湾则采用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发展政策;韩元的升值幅度大于新台币。还有韩国经济经历外汇危机的过程中变的更强大,但是台湾经济则一直保持过去方式发展过来的。

关键字: 证券
来源:亚洲外汇危机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