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少,但需要说明的是,对所有现象并不是出现一个马上就可以下结论了。企业是个复杂的经营主体,出现一些看不懂的现象并不奇怪,最重要的是学会“联系起来看问题”。一个问题看不出来没关系,但如果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而且互相之间形成了“主观有意愿、客观也体现出了多种症状”的态势,就特别需要警惕。以下几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大钱》这本书的作者曾讲过一个自己当研究员时碰到的案例,一家名为Sambo's的连锁餐馆发展迅猛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慢慢地这家公司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它的餐厅连锁业务设计了复杂的股份分配和激励制度,这让业绩的推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它还开始广泛地涉足房地产、金融交易、租货等业务,整个非餐饮领域的收入占比越来越大。作者坦诚地宣称,当时作为分析师已经有点儿搞不懂公司的发展和财务状况,但自诩为资深的专业人士却又不能轻易承认这一点,因此只好给自己洗脑,认为管理层的解答已经足够清楚了。但事态越来越严重,终于Sambo's的造假行为落出水面,公司最终破产。笔者认为它与20年后的安然公司从本质上非常类似。公司的合伙人、时务、金融状况甚至业务结构都无比复杂,连专家也没法判断它们的真实收入及来源。
显然,这种“复杂”的资本运作既是造假的结果,也是有意为之的遮丑的斗篷。与“复杂”相关的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是:根据福布斯排行榜的统计,在过去20年落马的中国富豪中,由资本运作所导致的在其中排名第一,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吗?
在A股造假的历史上,蓝田股份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它的造假行为同样是有迹可循的,重点表现在“关键运营数据同行业不可比”,“业绩与现金流不匹配”,“具有强烈的主观意图”等方面。
图1值得特别警惕的现象
2000年年报以及2001年年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而知名品牌承德露露的毛利率竟不足30%,作为一个以农产品为塞础的相关产品且大多是低附加值商品的公司,超高的毛利率是如何获取的?公司给不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2万元。2001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账款3159万元。这看起来应该很棒吧,但结合具体业务矛盾就出来了:一个新兴的、又非市场高度稀缺和严重供应不足的农产品公司,是如何做到完全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要知道其下游大多是经销商,它是靠什么让经销商这么愿意全部现金拿货的?何况同业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同时期,蓝田股份屡次试图斯增发股票,获取史多的资金。
我们再来看看最新的创业板造假第一例万福生科,它完美地体现了“数据得不到现实商业的验证”这一点。
万福生科上市时顶着“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的美名,然而公司大米销售的第一大客户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营部,2012年上半年时报显示来自这个客户的销售收入达1700万元。但记者查询工商资料,这个营业部注册资本只有2万元。而实地探访这个营业部后发现,这个营业部不但明显小于其他店面,且并未销售万福生科的“限福”牌大米。而公司的财报却显示,过去几年这个注册资本仅有2万元的小商铺已经向万福生科采购了1.06亿元的大米。
更奇怪的是,据时报披露,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地是湖南、广东、湖北,2010年,三省合计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然而在长沙、常德等地,记者走访的十几家卖场和超市,均未看见有万福生科的大米出售。甚至在万福生科的所在地,桃源的数家商场和超市,也难觅这种大米的踪迹,这里的问题显而易见了,那么造假的目的是什么呢?资料显示,万福生科的股东中有不少小非股东,包括3家PE机构和7名自然人股东。还有其中两名90后农村娃。可以想象,这些身份神秘的小非股东为其上市提供了关键的辅助力量,而这些小非们也即将在2012年9月底解禁流通。
当然,这种产品的实地验证并不是每个投资者可以做到的,特别对于一些非日常消费品而言,到市场上去验证的难度很高。不过,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面进行观察。比如一个报告生意非常好,未来将要不断扩张的公司却很少招人,员工总数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又或者效益很好,但员工工资却总也不涨,这都与现实逻辑相悖。又或者人均工资确实稳定提高,但工资却总是拖欠,反映在应缴工资额越来越多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