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风暴高潮仍未到来 环保概念股投资要点(精选)环保主题投资两大重点方向——蓝天碧水: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环保督察风暴高潮仍未到来:我们在《环保新周期下的“蓝天保卫战”》中曾经指出,新一轮的环保投资周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重视程度更高、考核督察频繁、环保投资继续增加、防治挑战巨大。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发现前期市场明显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从中央和环保部的表态和实际动作来看,今年的环保督察的重要程度、严厉程度前所未有,显然不是来得快去得快的“雷阵雨”,而是持续不断的环保“风暴”,并且这场风暴的高潮可能仍未到来。
■当前市场对环保的几个预期差:6月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市场对环保主题缺乏信心,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关系维持的角度考虑,担忧后续环保订单的持续性,对此我们认为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随之开启,环保投资将重新进入正轨;二是对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存在误解,误认为“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是简单粗暴的关停产能,因而低估了其对环保投资(环保设备采购和技术改造)的拉动作用。因此,对政府和对企业的环保投资需求市场上目前仍然存在预期差,当前环保较低的估值同样反映了市场的低预期。
■环保主题投资两大重点方向——蓝天碧水: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具有时间点提前、要求提高、全方位覆盖三大特点。在秋冬季攻坚战中,京津冀将成为主战区,治理大气污染将成为环保部的重中之重,10月31日将成为战役成果检验的政治红线。建议关注空气监测(聚光科技(31.78 +0.41%)、先河环保(25.30 +0.36%)、盈峰环境(9.94 +0.30%)等)、大气治理(清新环境(19.50 -1.66%)、龙净环保(14.95 -0.93%)等)和煤改气(百川能源(15.65 -1.14%)、蓝焰控股(15.91 +3.31%)、迪森股份(19.40 -0.46%)、杭锅股份(12.40 -1.27%)等)。
8月24日环保部通报2017年上半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按期保质完成2017年重点任务的形势严峻。预计环保部在第四轮督查中会加大对污水整治的重视,建议关注:碧水源(19.13 -0.57%)、环能科技(11.25 -0.35%)等。
■风险提示:环保督察效果不及预期
写在前面的话:从去年8月26日至今(8月25日)的一年时间内,环保(中信)指数仅上涨2.98%,这一年中环保股仅有一次较大的行情,出现在今年两会前后,我们曾在专题报告《环保新周期下的“蓝天保卫战”》中进行提示。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需要重视一年没有行情的环保主题?
1. 环保督察风暴高潮仍未到来
我们在《环保新周期下的“蓝天保卫战”》中曾经指出,新一轮的环保投资周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重视程度更高、考核督察频繁、环保投资继续增加、防治挑战巨大。站在当前时点,回顾之前的推断,我们发现市场明显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环保部的环保督察频繁程度认识不足。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7月26日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这次讲话可以理解成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总结,以及为即将到来的十九大定下的基调。在“7·26”重要讲话上,主席特别指出了:“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污染防治作为接下来要重点拿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重要程度不言自明。
另一个信号是环保部换帅,原环保部长陈吉宁调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与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的蔡奇搭班子。而曾任环保部副部长的河北省委副书记李干杰则走马上任,执掌环保部。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体现了中央对于环保,特别是京津冀污染治理的重视。李干杰上任第二天,在看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第四期培训班学员时公开提出了督查“五步法”的新思路,并在随后的会议和调研中多次强调。
8月25日在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李干杰发言称:生态文明在中国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成为中国政府的新执政理念。李干杰认为过去五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集中体现在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利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累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电机组约1500万千瓦,5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层面审议通过40余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12个省份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完成火电、造纸行业50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组建环境警察队伍,环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强。
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比已从历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当前的7%左右的水平。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从中央和环保部的表态和实际动作来看,今年的环保督察的重要程度、严厉程度前所未有,显然不是来得快去得快的“雷阵雨”,而是持续不断的环保“风暴”,并且这场风暴的高潮可能仍未到来。
2.当前市场对环保的几个预期差
6月以来,环保板块表现明显弱势,市场对环保主题缺乏信心,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关系维持的角度考虑,担忧后续环保订单的持续性;二是对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存在误解,误认为“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是简单粗暴的关停产能,因而低估了其对环保投资(环保设备采购和技术改造)的拉动作用。
对于第一点,我们认为随着今年秋季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地方政府的主要人事安排也将陆续尘埃落定,新一轮政治周期随之开启。环保投资将重新进入正轨,并获得补偿性增长(环保投资总额的长期上升趋势无忧)。
对于第二点,我们认为这是市场对当前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的误解。“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并非简单粗暴的关停产能。环保部在8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从未要求环保执法“一刀切”,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是滥作为。事实上,拥有合法产能且环保达标的企业通常可以保留其合法产能(通常是一些大企业),而许多“散乱污”的(通常是小型)企业则会被关停产能,并且被“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因此,“去产能”和“环保限产”事实上会带来企业对环保设备采购和技术改造的大量新增需求。将落后产能出清后,留下的大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市场地位,也能够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环保上。
因此,对政府和对企业的环保投资需求市场上目前仍然存在预期差,当前环保较低的估值同样反映了市场的低预期,这将为我们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3. 环保主题投资两大重点方向——蓝天碧水
3.1. 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战
在《环保新周期下的“蓝天保卫战”》中我们曾经指出,2017年在我国大气治理的历史中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既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考核年,又是《“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后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但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面临的环保考核压力相当巨大。2017年1-6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5.4%,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升反降的情况,其中北京市同比上升3.1%,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资料来源:环保部)。能否完成2017收官年的考核目标,下半年成为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21日,环保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旨在做好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①攻坚行动方案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 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②实施范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
③攻坚行动方案主要任务:
1. 建设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2. “散乱污”企业治理,
3. 散煤燃烧治理
4. 燃煤锅炉的治理
5.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
6. 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治理
7. 加快推进实施排污许可管理
8. 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
9. 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10. 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
11. 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文件来看,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时间点提前,大部分工作截止时间集中在9月底和10月底,例如对部分散乱污企业的整顿提前到了9月份,而推广的地区已经完全扩展至了2+26城市;
二是要求提高,治理工作细化到省一级地方,部分要求进行了细化,攻坚方案更具操作性,例如电代煤、气代煤的户数指标增加至350万户以上,小锅炉淘汰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三是全方位覆盖,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覆盖了监测、生活源、移动源、工业源、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全领域。
京津冀秋冬季攻坚战三条投资主线
凛冬将至,当前的攻坚行动中可见政府打响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京津冀将成为主战区,治理大气污染将成为环保部的重中之重,10月31日将成为战役成果检验的政治红线。环保概念股有望受惠于三、四季度的环保需求大爆发,我们的投资主线为三条,分别是空气监测、大气治理和煤改气。
(1)空气监测网络建设
《攻坚行动方案》首次提出建设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快区县监测网络建设。到 2017年10月底前,“2+26”城市所有327个区县全部建成包含 SO2、NO2、PM10、PM2.5、CO、O3六项参数在内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方案要求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完善空气质量监测远程在线质控系统,加快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我们认为环境治理,监测先行,尤其是当下“2+26”城市上传数据参与考核的情况下,环境监测设备可能受惠于接下来的环境监测站点建设需求。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环境监测领域龙头)、先河环保(打造网格化环境监测的河北环保公司)、盈峰环境(在手订单充足)等。
(2)“散乱污”处置,无组织排放治理
《攻坚行动方案》对明确对已经核实的量大面广“散乱污”企业,本着“先停后治”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处置,严格关停涉及大气污染的散乱污企业,一律于2017年9月底前依法依规关停取缔,推广地区扩大至2+26市。相比于前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和《京津冀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力度更强:不仅将时间提前至9月,也将治理的范围扩大至2+26市。火电、化工、水泥、冶金等行业的无组织排放是秋冬季重要大气污染源之一,方案要求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系统排查无组织排放情况,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状况摸底排查工作,重点行业对象包括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等行业和锅炉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环保强拳将催生“散乱污”企业自救自改需求,建议关注:清新环境(电厂超低排放龙头)、龙净环保(大气治理龙头)等。
(3)“小锅炉”淘汰,煤改气
散煤燃烧及小功率劣质锅炉为冬季大气污染的源头,改善能源结构是蓝天保卫战的核心。《攻坚行动方案》中明确设立在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北京、天津、廊坊、保定 4 市禁煤区建设任务,散煤彻底“清零”。要求列入的12个试点城市(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 保定、衡水、太原、济南、郑州、开封、鹤壁、新乡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在10月底前取得实质性进展。淘汰燃煤锅炉方式主要包括取缔关闭、集中供热替代、煤改气、煤改电,改用地热、风能、太阳能(5.92 -0.17%)等,其中煤改气是目前燃煤锅炉改造最主要的方式。看好居民端+工业端煤改气相关机遇,建议关注:百川能源(京津冀“煤改气”受益者)、蓝焰控股(煤层气龙头)、迪森股份(零售壁挂炉龙头,布局B端业务)、杭锅股份(燃机余热锅炉龙头)等。
3.2. 碧水守卫战,流域治理刻不容缓
我国水污染治理情况仍不容乐观,上半年黑臭水治理不及预期。环保部8月24日通报2017年上半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取得积极进展但不平衡,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进展滞后,按期保质完成2017年重点任务的形势严峻。截止6月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100个黑臭水体中,完成整治工程的有927个,占44.1%;河北、山西、辽宁、安徽4省的城市黑臭水体尚未开工整治比例超过30%。
政府重视水污染治理,政策加码利好频出。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15年发改委重新制定与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15年3月国务院出台“水十条”,17年发布PPP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行业。2017年8月环保部出台《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鼓励绿色金融创新。鼓励地方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第三方治理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从前三轮环保督查中可以看出,环保部最为重视污水、固废和大气污染问题,结合今年上半年黑臭水治理不及预期情况,预计环保部在第四轮督查中会加大对污水整治的重视,建议关注:碧水源(污水处理龙头)、环能科技(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龙头)等。
■风险提示:
环保督察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