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化和国内相关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事业蓬勃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增强实力的重要业务之一。在贸易融资发展的过程中,银行面临着无处不在的交易风险。
背景介绍
贸易融资迅速发展: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贸易融资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巴塞尔协议》将贸易融资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放眼全球,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贸易总量有过短暂下降,其余时间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不断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在新兴经济体中更为明显,尤其是在亚洲(下图绿色部分)迸发出无人能及的活力。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扎实推进,境内企业积极走出去,不断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贸易融资业务
业务简介: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类服务,旨在促进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的进口和出口业务。出口减去进口的余额为一个国家的贸易盈余。境外贸易融资业务,是指在办理进口开证业务时,利用国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资额度和融资条件,延长信用证项下付款期限的融资方式。贸易融资中的借款人,除了商品销售收入可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实质的资产,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贸易融资保理商提供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手续方便、简单易行,基本上解决了出口商信用销售和在途占用的短期资金问题。在国际贸易中,银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提供贸易融资产品,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
如今贸易融资已经成为银行的主要发展业务之一。与之而来的是银行业越来越关注贸易融资的相关风险,和贸易融资对银行安全和稳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国家风险、外汇风险、欺诈风险、信用证风险和银行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中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现实,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通常是指一国的政治和经济是否稳定,是否有外汇管制,以及该国短期内是否有针对某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因素将决定该国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兑现其付款的承诺。大多数银行都有专门处理国家风险的机构,通过对各国的国家风险进行评级,根据评级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给予不同的交易信用额度,并拟定风险管理方案的方式来缓释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
外汇风险
外币风险:又称货币风险,因在贸易活动中发生了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引起货币价值的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在全球经济中,外汇市场是流动性最强的领域。每天都会产生非常多的跨境支付成交额——2016年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为5.1亿万美元。技术的发展更是导致了更快速、更庞大的交易量和参与的零售机构的指数级增长。
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贸易欺诈的案件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企业通过虚假合同诈骗银行融资、银行交易员篡改交易数据盗取资金。2014年,某贸易融资业务诈骗至少17家中资银行,诈骗融资额共计高达148亿元人民币。
信用证风险
信用证风险:在国际贸易中,银行通过发行信用证解决进出口企业发货/收货、付款/收款的矛盾和不便。这种信用证的制度是最受欢迎的贸易融资机制之一,却也是最容易发生欺诈案件的领域之一。
银行作为进口商银行(即开证行)
进口商银行视角:开证行在为进口商开具信用证之前,要对以下风险进行评估:进口商的财务状况,由于银行必须向进口商支付进口汇票,因此应确保进口商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相应的金额。另外货物也可能产生风险,如货物的包装、储存发生了破损、毁坏,价值降低。开证行作为出口商的服务方,更要对出口商进行充分了解。发货以次充好,在国际贸易中发运不合格货物的企业不在少数。银行可以要求第三方(如SGS全球货物检验公司)在装运前对货物进行检查,并出具一份检验证书的报告,在信用证模式下,通常是要出示这种检验证书的。
银行作为出口商银行(即议付行)
出口商银行视角:有时出口商在跟单信用证的制度下,无法提交符合标准的单据,信用证与单据的不符往往导致付款不能够按时进行。作为出口商一国的银行(议付行),必须仔细检查这些单据,然后将单据送到开证行。如果议付行没有检查出单据与信用证的差异,而被另一国开证行找到,开证行就会拒绝这些单据。此时议付银行再求助于出口商可能为时已晚,出口商已使用资金开展交易活动了。
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进出口双方的银行在贸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银行在向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资金时,通常会考虑另一家银行出具的担保或跟单信用证。虽然信用证是一国银行为买方或卖方商家担保付款的证明,但是对方银行的信用就一定能确保贸易进行得万无一失吗?显然不能。浏览全球新闻,某某银行倒闭、破产的相关大标题层出不穷。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意识到,A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可能不像B银行的信用证那么安全,必须要考虑银行的信用和风险。一般而言,银行会尽可能地调查对方银行的信息来防范此类风险。
结 语
总结:相较于国外,我国贸易融资业务一般具有金额少、数量多的特点,使得银行疏于防范上述风险。然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银行若想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第二,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
第三,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第四,完善制度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控制操作风险等。
第五,加强和国外银行的合作。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中国的外汇业务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中国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中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第六,提升防范融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知识的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银行的风险防范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出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并且选择在国际贸易当中从事时间比较长,并且信用较好的客户。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信用审批部门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给国际贸易融资带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因此在防范措施上也需要全面性的展开,因此要求银行的工作人员需要有信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分析评价客户的能力。从而利用商业银行的人才优势来促使信贷业务能不断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化解各种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二)完善相关监督制度
除了要做好融资前期的评估之外,还应当做好全程的风险监督和控制工作,这也是规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整个贸易过程中,需要时刻的对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国家的外汇政策等进行关注,从而保证能及时发现当中隐藏的风险问题,从而在风险发生之前作出更加完善化的应对策略。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近年来发展速度十分快,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根据其发展中状况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漏洞问题。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当前现有的法律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度能得到提升,并且将法律规定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去,一切活动遵照法律规定来开展和执行。此外,需要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利用法律来控制风险的出现,保障各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四)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当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因此在当前也应当积极的利用其网络化系统来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管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有很多的非银行机构也能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严重的影响着银行的发展。因此,银行当前应当重视起自身的核心能力评估,努力的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竞争力。而作为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要想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就一定要学会正确的使用电子网络,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要想提升国际贸易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根本能力,那么应当积极的采取组织培训的方式,促使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和能力上得到提升,同时也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来培养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创新能力,保证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快速并有效的进行解决。此外,高素质的人才能对国际形势和政治形势能有所了解,能为融资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防止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加大。因此,在当前的局势下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从全面的角度来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从而规避风险。只要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减少融资风险的出现,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