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铜陵市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的动因及其多方面影响,并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1年8月以来,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全国推广和便利业务发展的新政策陆续推出,各地跨境人民币交易量以及参与银行、企业数量均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本文通过对铜陵市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的动因及其多方面影响,并从监管者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跨境人民币主要贸易融资模式
目前,跨境人民币主要贸易融资模式主要分为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人民币协议资金融通以及相关产品组合三种。2011年8月以来至2013年7月末,铜陵市跨境人民币贸易额合计16.77亿元,其中信用证还款4.31亿元,占比25.7%;协议资金融通2.23亿元,占贸易比重13.3%,占跨境信贷融资比重37.17%。
(一)人民币远期信用证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进出口双方直接约定使用人民币进行外贸结算,出口方凭借进口方开证行的承兑电文,到境外银行办理贴现融资,这种模式项下的进出口双方多为关联企业;二是开立双币双期信用证,境内客户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境外银行依据该人民币信用证,开立一笔等值外币即期/短期(期限小于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并根据境内银行的承兑办理融资,直接向境外客户付款,这种模式项下的境内外银行多为同一总行下的分行或子行。融资期限最长一年。
(二)人民币协议资金融通
主要分为进口协议付款(多称为海外代付)和出口协议融资。均由境内银行代境内企业向境外银行(多为境内银行的海外分行)询价,请求境外银行对境内进口企业的应付业务或出口企业备货生产提供资金融通,待融资到期境内企业再归还人民币本息。融资期限最长半年。
(三)相关组合产品
如人民币信用证+海外代付、人民币信用证+押汇等,通过多种组合调整融资期限、币种获得最大效益。如企业预期汇率将于一段时间后发生变动,可先申请开立180天以内人民币信用证,到期后根据实际汇率情况决定归还人民币、举美元债或叙做最长180天的人民币海外代付,甚至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进口押汇来延长资金周转时间。
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动因
在国际贸易结算美元定价这一基本格局仍未改变的情况下,通过真实的贸易背景,利用本外币管理的差异和境内外汇率、利率的不一致来获得融资以替换国内贷款,现已成为多数企业选择人民币结算的真正动力。
(一)境内外汇率、利率差异
铜陵市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币种多为美元,因境外融资利率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均低于境内,两者相差约1.6到3.5个百分点,企业通过海外银行协议代付等产品可有效降低财务成本。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还可通过境外购汇等方式进行合理的跨境套利。
(二)本外币管理制度差异
相比较外汇管理部门对超过90天的外币信用证及海外代付等产品进行外债规模管理,人民币贸易融资则宽松很多。人民币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管理间接鼓励了长期限(通常延期半年至一年)、周期性循环大额信用证的开立和海外代付的发展。目前辖区已发现转口贸易+进口信用证、信用证+海外代付等多种延期组合产品,通过长短期限、不同币种的搭配帮助企业根据汇率等因素决定持有何币种来获得利益最大化。
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影响
(一)正向影响
1.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受授信、银行最大化资金效益等因素限制,中小企业在境内贷款手续多、审批时间长,甚至申请不被获批。以铜陵市J铜业公司为例,高资产负债率使其难以获得境内银行贷款,但通过办理跨境人民币进口信用证+海外代付,该铜业公司能够快速获得境外资金融通,并实现长时间周转。
2.有效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以J铜业公司为例,由于贸易融资成本降低,2013年1~7月,该铜业公司利用人民币境内外融资利差节省财务成本1700万元。
3.增加了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和新的利润点。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发挥了境内银行的海外联行优势,使其配置境内外市场资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境内银行同质化严重的阶段,无疑为银行增加中间收入、拓展海外广泛的盈利空间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贸易融资带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通过企业境外子公司和银行海外分行逐步扩大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存量积累,强化了离岸人民币市场蓄水池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隔离和缓冲境外资金对境内金融市场的干扰,为汇率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赢得时间。
(二)负向影响
1.干扰宏观经济统计和预测。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与其他进出口贸易融资组合搭配,进出口双方可能刚刚签订合同或者货物刚报关,还未出入境,或者出入境已久,客户通过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进行合规套利,提前收、结汇或者延期售、付汇,造成货物资金流与物流不匹配,扩大了外汇管理部门统计与海关统计口径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统计部门对我国外贸、经济形势的正确分析和预测。
2.易引起跨境资金异常流动。超90天以上人民币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管理,登记即可办理,可能造成部分业务脱离了外债管理范围。由于人民币外债管理的特殊性,银行可开立双币双期信用证及融资规避短期外债政策限制,造成企业一方面可将融资的外币资金通过表面合理的途径流入境内使用,另一方面在信用证到期付汇日将人民币资金汇往境外购汇,影响了辖区购汇业务量,同时也造成了外汇资金在境内非正常沉积,人民币被迫升值压力增强。
3.银行信贷风险加大。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等超长期限产品的开立及融资,尤其是半年以上的延期付款,加大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虽然贸易融资贷款的风险较流动资金贷款小,资金被挪用的可能性低,但如果开立远超过正常收汇资金的远期信用证,企业延期付款大大延长,可能造成企业多次流转资金,或者将早已售出货物的款项用于其他行业,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加大了银行融资风险。 4.宏观调控政策或受影响。大量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的开立及融资可能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形成挑战。一方面因为统计指标之间数据的不一致,需要剥离分析,加大了央行等部门的宏观调控难度;另一方面境外资金可能流入境内或者使用境外资金来增加企业融资途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
主要是从人民银行等监管者的角度,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减少潜在业务风险的发生。
(一)完善跨境人民币收付系统,加强非现场监控
目前,跨境人民币收付系统作为主要的非现场核查工具,仍存在分类不足、不能预警、无法自动匹配信息和抓取违规信息等缺陷。以信用证为例,核查信用证资金流和物流状况仍需从“跟单结算”、“贸易支出”、“收付报关”等多个版块进行人工审核,增加了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差错率。建议进一步完善收付系统的自动匹配和预警功能,实现相应版块的物流、资金流状况的自动查询,同时,对于异常状况能够分别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两个系统端口予以预警提示。
(二)促进信息交流,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
由于人民币业务的特殊性,可能涉及人民银行、外汇局、银监局协同管理,相互抵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铜陵市X企业去年要向境外母公司汇出一笔款项,因未在外汇管理部门登记企业名录,外汇付款被拒绝。企业咨询后转做跨境人民币结算,但外汇系统预警仍要求该企业补做企业名录登记,而根据政策规定,跨境人民币业务适用于全部进出口企业,造成企业对跨境人民币政策权威性的疑虑。建议自上而下加强部门协作,在人民币外债管理上部分政策由人民银行与外汇局联合发文,避免相互冲突的情况发生。
(三)规定组合产品合理期限,加强创新产品管理
建议加大对18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及融资的监控和管理。针对同一贸易背景项下的融资,无论如何组合,应规定合理期限,以防期限不断延长。对于创新的产品,及时采取各行在境内的总行向跨境人民币收付系统备案的管理制度,预防银企通过创新产品掩饰异常资金流动;同时督促银行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健全风险机制,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避免银行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或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发生无序竞争和降低风险审核标准的业务争揽。
(四)进一步细化文件规定,加强违规处罚力度
目前,跨境人民币相关文件对违规处罚也并没有做明确的处罚界限和金额范围,使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以口头督促提醒或通报批评为主,难以有效约束部门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违法行为。建议进一步细化相关文件规定,为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履行检查监督职责,防范打击违规行为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法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