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从不认为自己挑的人有问题,他告诉《金融大鳄索罗斯传》的作者迈克尔·考夫曼,罗杰斯会定期从没有华尔街经验的女性中寻找一些职员,罗杰斯似乎也喜欢主导培训,但当这些职员在“索罗斯基金”工作了几年,正要发挥生产力时,“他就把他们赶走”。在他自己的著作中,索罗斯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招了一些非常有天分的人,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经验,只是经验有限。而当他们开始学习,开始和吉姆讨论时,古姆就不能忍受来自下属的批评。”索罗斯认为,吉姆非常尊重自己的批评,从未对索罗斯的任何批评感到不满。但如果是下属的批评,这让脾气反复无常的吉姆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当“这些人真正开始发挥生产力时,他会离奇地将它们摧毁,造成很紧张的工作环境。我们也失去了刚刚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才!”
索罗斯从未提及自己对待公司女下属的态度,他在不同场合都曾暗示罗杰斯喜欢培训毫无华尔街经验的女性。但当初两人接受煤体采访时,他一直强调他们不希望应聘者被打上华尔街烙印,在他眼里华尔街的分析师基本只会饭复错误。相反,对于一个单身、富有、年轻有为,正是华尔街炙手可热的投资明星而言,即便罗杰斯身边有女朋友在,也完全可以想象依然会有众多对他艳羡好奇、希望能与他一结秦晋之好的女性向他靠拢。可是,正在婚姻围城里突围的索罗斯需要的是怎样的安慰呢?
终于有一天,索罗斯玩得有些过火了。他与一名女职员外出风花雪月的事情迅速在公司里传开,办公室里士气低迷,气氛尴尬而沉闷。职员们大多无精打采,有些人窃窃私语,对此感到不满,没有谁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但这种怪异的工作方式确实让大部分人感觉很不爽。尤其在女职员们看来,老板与女下属的这种特殊“友谊”,更是令她们士气低落。难道非要依赖如此“潜规则”才能在办公室里“上位”吗?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索罗斯招募的这些女职员后来纷纷离开了“索罗斯基金”。据罗杰斯回忆,其中至少有三位仍在这一行当干。“我知道有一个和他有关系的女职员后来自己开了家公司,也许是他帮她开的吧!”
另一些被索罗斯称为“非常有天分的人”,却在罗杰斯离开“索罗斯基金”后,被索罗斯无情地炒掉。“我从不介意批评,他雇的人只是重复华尔街的说法,因此总是出错。我离开那里后,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继续跟着他干下去。尽管当时我已离开,他还是把他们开掉了。我所知道的是,他雇的人中有一个目前尚在狱中。”29年后,罗杰斯首度开腔,告诉笔者当年不为人知的秘密。
“索罗斯基金”人才的高流失率在罗杰斯走后成为华尔街一道“亮丽”风景,不少对冲基金经理都对此有过评述。曾在索罗斯手下工作过15年的朱肯·米勒透露,索罗斯雇用过很多人,又迅速把这些人开掉,这一点让米勒上任时倍感威胁。
面对人手紧缺和新员工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的状况,两个人曾一起商量,试图寻找解决办法。1978年.索罗斯和罗杰斯到蒙特雷参加美国电子协会(American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年会时,索罗斯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即第一阶段由两人联手组成一个团队,一旦这一方法失效,即进入第二阶段,组成一个没有罗杰斯在内的团队,如果还不成功,接下来进入的第三阶段将是没有索罗斯在内的团队。为了准备即将实施的“三步走”策略,1978年底,“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按照索罗斯的说法,这个名字来源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之父海森堡,对量子力学理论非常着迷的索罗斯为基金取了这个名字,其意在于预祝“量子基金”能像量子一样跳跃成长,迅速壮大。
但在29年后,当罗杰斯首次从笔者的描述中得知索罗斯有关“三步走”策略的说法时,他对此感到很惊讶,“我对此一无所知,这些事情从未有过。直到现在我从未看到或者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他说的那些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他表示,两人确实在蒙特雷进行了一番长谈,但内容有关投资和基金名称的变更问题,与原有基金名称相比,“量子基金”显得更中性,去掉了个人色彩。
尽管如此,招募新人方面存在分歧意见并未影响到两人的合作关系,“量子基金”的员工从最初只有三个人,到1979年增长为六年前的三倍。除了三个秘书外,索罗斯和罗杰斯手下的分析师和助手从未超过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