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准确鉴别一只股票到底是“美玉”还是“石头”,既需要在平时多学习、多摸索、多体会,及时掌握发现的本领,又要有平常心,能守得住寂寞、愿与“美玉”为伍。因为,发现“美玉”的最佳时机往往是众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当众人一致认为某只股票是“美玉”的时候,再去发现就晚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崇敬的报人之一。年初,笔者给区文联主办的《镇海潮》杂志写了篇《偶像和良师-詹国枢其文其人赏析》(刊于2009年第2期).收到笔者寄去的杂志后,詹国枢作了如下回复:“谢谢您小谢! 《镇海潮》已收到,文章写得很好,非常生动,角度也巧。老伴儿看了说,你真有这么好吗,我怎么没看出来?我说在您眼里,我浑身毛病,一无所长,其实美玉就在身边,好好珍吧。
“美玉就在身边”,这话说得极是。联系到投资炒股,又何尝不是如此!
8月26日,Q要我选一只股票,帮她全仓买人。当时,大盘虽有较大跌幅,但累计涨幅依然不小,当天仍收在3000点附近一2967 点。但华夏银行正好相反,在历时近一年的反弹行情中涨幅不大,却在8月份的调整中大幅下跌,股价几乎回到了年初的“起跑线”上,出现了较好的买点。而且,该股是笔者长期跟踪的自选股,虽然盘子大些,最新的流通A股达37.8亿股,还不包括12亿股的限售流通A股,但“形象”不错,股性也活,尤其是当金融板块启动时,该股往往能最先发力,属于难得的潜力品种。显然,在笔者的心目中,华夏银行是一块非常不错的“美玉”,遂于当天以10. 05元的价格替Q全仓买人23000股。
然而,被笔者视作“美玉”的华夏银行,却在Q的心中连块“石头”都不如:“盘子那么大,业绩也一般,股性又不活,涨起来不动,跌起来冲,买入华夏后,Q非常紧张,要我第二天以10. 66元的价格集合竞价委托卖出。但委托后,Q又十分矛盾,既担心成交后大涨,又害怕成交不了而大跌,一-会儿要求委卖,一会儿要求撤单,左也不对,右也不是。
看似“美玉”的东西,说不定却连普通的“石头”都不如;而那些看似普通“石头”的“玩意儿”,弄不好正是块你我要找的“美玉”。此事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投资炒股,在许多情况下,“美玉不是没有,而是缺少发现”。正因为如此,作为普通投资者,学会并掌握发现“美玉”的方法,锻炼和提高持有“美玉”的功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大盘屡屡暴跌、个股泥沙俱下的今天。
实际操作中,投资者若想及时发现并牢牢抓住“美玉”,依笔者之见,须注意两点:
一是要“识货”。能够准确鉴别一只股票到底是“美玉”还是“石头”,既需要在平时多学习、多摸索、多体会,及时掌握发现的本领,又要有平常心,能守得住寂寞、愿与“美玉”为伍。因为,发现“美玉”的最佳时机往往是众人没有发现的时候,当众人一致认为某只股票是“美玉”的时候,再去发现就晚了。
二是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宜。同样一只股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当然也不存在绝对的“美玉”和“石头”。
对他来说是“美玉”的股票,对你来说或许就不是,对他来说连“石头”都不如的股票,对你来说可能正是块难得的“美玉”;还有,过去表现好、像美玉的股票,日后也不一定会继续表现得如同“美玉”那样光彩夺目,过去表现差、像“石头”的股票。
日后也不一定将继续扮演“石头”的角色,成不了“美玉”,吸引不了众人的目光;再有,因为行情、大势不“配合”,一块本来非常不错的“美玉”也会被埋没,假如赶上了好“时光”,再丑陋的“石头”说不定也会像“美玉”那样闪闪发光。“美玉就在身边”一这样的教训和体会实在太多、太深。好好珍惜我们身边的“美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