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大会干嘛的?
作为亲历参与的投资人,本人很高兴今年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这个的股东会其实更像一个大展会(买买买派对)+问答式采访(朝圣觐见),充满了欢乐的家庭气氛,并非大家想象的各种高大上,许多投资人已经来了连续十年十五年了,有种中老年人轰趴的感觉,被美国媒体称作为是“资本界的伍德斯托克”,绝对是有非常凝聚力的community(特定的圈子团体), 年轻人大多是从事金融商业相关,而大批中国人则是来追星的。
今年参与的几万人中,许多数年都参与的人绝对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笃信者。大部分投资Berkshire Hathaway的投资人都是长期持有,并且仓位都相当稳定。会议的形式包括了两天展会,也只有巴菲特的公司能够组织种类跨度如此之大的特殊展会,从飞机到内裤,从房子到冰淇淋,从保险到可口可乐,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刚需的普遍性以及内在价值的固有性,并不太受外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这种投资策略,说起来非常平凡朴实,并没有太多玄妙之处,但为什么又那么难做到呢?
什么是价值投资?
说起投资,在很多人眼里和赌博无疑,都是放钱出去,希望拿到更多的钱出来。当然,在你不知道具体投了什么的情况下,投资和投机并没有太大区别。就像中国的A股市场,许多人都是听消息炒股,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个人都知道,但是,谁又会真正花心思去研究投资标的呢?投资并不等于投机,这是我几年前了解到价值投资本质后被强烈刷新三观的观念,巴菲特也并非价值投资的创造者,而是集大家之长的代表性人物。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一句话,高抛低吸,静等低价买进的潜力股随着时间增值慢牛再到爆发性地成长,但多少人又能抗拒外部环境的影响呢?我来看难点有三:
1. 如何估值,寻找被市场低估的公司是需要有长期眼光的。巴菲特的长处并非是研究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者行为来预见公司未来的长线发展。例如今年他谈到在70年代投资See’s Candy时, 他其实并不明白这个糖到底与其它糖果有什么与众不同,但他留意到大家都很喜欢拿这个糖来送礼,于是他感到商业前景一定不可低估。
2. 耐住寂寞,市场通常不理性的趋势是,危机来了抛售,消息利好后买进,其实高频次交易的背后,肥了券商,而错过了挣复利的甜头,正所谓the power of compond interest, 找到低估值的股票后,用利滚利去做长期持有,跌下去不割肉,涨起来适当调整仓位,定时有规律有纪律地小批买进,长期来看才具跑赢大盘的可能性。
3. 抵住不走捷径的诱惑。有一种说法是,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事,今天的投资市场其实与1933年前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市场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华尔街的投机性从有股票市场之初就体现出来,有钱的地方就总有一批人就想变得更“聪明”,抓住实时机遇赚时机上的短期回报,有什么需求就设计对应的金融衍生品,并不创造实际价值,但是屡试不爽,直接导致了几次大型的金融危机。危机来了,政府又出台法规监管,但监管久了市场失去活力又得放松监管,至此循环往复,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位置尴尬又易被选举政治利用,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结果是,几十年过去了,华尔街换了几波起跌涨伏,而巴菲特还是那个巴菲特,一成不变却屹立不倒。
谁是巴菲特?
巴菲特并非一开始就是“股神”,从我的理解来看,当年的他就是数感比较强的nerd(书呆子),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内向,行为模式化,生活无趣,但爱好大量阅读。最初进入股票市场寻找低估值的股票时,就是天天抱着厚厚的一大本穆迪指数研究,像寻宝淘金一般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他也许是最不爱财的投资家,钱对于他而言是真正的数字而已,他真正享受的正是投资的这个过程。五十几年来,他还是住在发家之前的老房子,去同样的地方上下班,每天早上吃两三块钱的麦当劳早餐。这和美德无关,因为他就是个喜欢循规蹈矩做一板一眼一模一样事情的性格,包括现在每年几十亿地捐赠公益慈善事业,也非一开始就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而是后期深深受了亡妻Susie的影响,才艰难地打开了一个开关一样,开始大量捐赠给好友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
巴菲特股东大会
谁是查理芒格?
在的巴菲特名字背后,把他从自己的世界拉到世俗世界的,除了亡妻Susie,更有好搭档好导师好基友查理的影响(比巴菲特还年长已93岁高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许没有查理,巴菲特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巴菲特。两人搭档几十年,至真至深的情谊,从这次的近距离观察,历历在目。整个会议主导人物滔滔不绝的是巴菲特,但每一席话谈完,他都邀请查理点评。相较于巴菲特的思维缜密(龟毛啰嗦)又敏感要强好胜(其实不太自信)的处女座性格(本人处女座,自黑有理勿拍),查理的点评很少,但是直接干脆,毫不含糊。
尤其是面对有两个不太友好的问题时(一是对可口可乐的负面健康影响的指控,二是对BKR内在价值的探讨和质疑),查理的回答比巴菲特反击得更坚决有力,有着强烈的保护欲,是巴菲特和公司毫无疑问而沉默强大的anchor/定海神针。更重要的是没想到俩人之间的化学作用如此好笑,七个多小时的会议议程中,全场常常被二人的相互打趣逗得哈哈大笑,查理金句点评,与巴菲特的谦逊自嘲之间,形成了强烈的鲜明对比。比如说到巴菲特投资苹果时,查理点评道:“他不是疯了就是终于学到了什么,当然我希望是后者。” 然后自己被自己逗笑了,很可爱呵呵呵。
2018巴菲特股东大会主要有哪些要点提要?
1、保持赚钱的欲望,才可能成为有钱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比尔·盖茨,但最会赚钱的人却是股神巴菲特。作为股神,他创造了哪些神话,被股民如此仰视?他是第一个把比尔·盖茨拉下首富宝座的人。他的身价已超过800亿美元,比冰岛整个国家GDP的3倍还要多,绝对富可敌国。在过去的50多时间里,他的投资收益接近7600倍,且只有11年跑输美国大盘,胜率接近80%。财富从来不会从天而降,除非你出生家世好,否则想富甲一方,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很小的时候,巴菲特赚钱的欲望就特别强烈,10岁的时候他就许下心愿:要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
当一个8岁女孩在股东大会现场向巴菲特提问时,他鼓励小姑娘:长大后来我们资产配置部门工作吧。一个8岁的孩子都已成了巴菲特公司的股东,而10岁的我们还在嬉戏玩闹中度过叛逆的童年。难道,挣钱要趁早,炒股也要趁早?那么,心怀赚钱梦想的巴菲特是如何赚钱的呢?如果说比尔·盖茨的公司是生产电脑和软件,乔布斯的苹果是生产手机,那巴菲特开的公司直接就是一家生产钱的公司。据巴菲特本人说,他是从11岁就开始“作资金分配工作”,一直到现在的88岁。所以论爱赚钱,我们跟股神差远了。因为喜欢赚钱,本可以啃老的他,硬要辛辛苦苦“创业”。巴菲特的父亲是美国国会议员,从小家庭环境很好。但他从6岁起就开始卖口香糖、汽水、花生、二手高尔夫球、杂志,送报纸,做球童。
读大学期间他还在坚持送报纸,大二时放假时还开始卖男装。所以,只要想到赚钱的点子,他就会立马行动,绝不纸上谈兵。那么,想要成为股神的第一步就是:要拥有超强的赚钱欲望,前提是:赚钱的方法必须是合法的。当然,在投资上,股神也是有遗憾的。比如:在这次股东大会上,他也坦承早起对科技股有迟疑,即使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建议,他还是错过了谷歌。正如,今天很多中国投资人惊呼:错过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关于投资阿里巴巴,不得不赞叹,日本首富孙正义的眼光确实不一般。
2、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要靠“资本”来为你“钱生钱”巴菲特一直相信,钱生钱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用劳动力来换取报酬,永远没法实现财富的几何式增长。这就想到一个例子,月入三万的白领为何不如家有7套房的保洁阿姨过得舒服。一个是靠劳动挣钱,一旦不工作了,就没有了收入,所以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绑架了很多年轻人,一旦不工作了,贷款谁来还,一家老小谁来供养。一个是靠收取房子以及房子增值来挣钱,做保洁只是打发时间的工作,就算不工作,光靠房子带来的资产附加值,也足够活得体面。
这就是单纯靠劳动挣钱和努力靠资本挣钱的区别,也类似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要让钱生钱。他很喜欢把投资比作滚雪球,用钱生钱,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财富帝国。 巴菲特关于钱的名言非常多,他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说:“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永远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他还说:“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时候也赚钱,你就活的太失败了!”这是股神教给我们的重要一课:问问自己,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睡觉的时候也能挣钱?还是只能工作到死,榨干自己的劳动力去赚钱?
3、投资是一门终身课程,要学到老股神对于投资理财和赚钱的态度是什么?即使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每天也至少要花12个小时,用于阅读和学习。他每天要阅读的资料超过500页,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新闻报道、还有旗下公司的日报周报月报。除了这些,他还要关注成百上千家他没有买的公司的报告,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以后也可能用得上。在研究韩国股票市场的时候,他甚至会去学习关于韩国会计准则的书。 他认为,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他的学识依然远远不够。
在此想起了另一位华人首富:李嘉诚。他从12岁开始工作,到90岁退休,长达占据华人首富之位高达20多年之久。即使在战乱时期,他都没有放弃学习,除了白天干活养家,晚上就在别人用来生火的废书堆中找书看。直到如今,李嘉诚都保持每晚都要看书的习惯,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这个世界,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