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对话傅成玉:全球最大碳资产交易市场未来一定是在中国
腾讯财经讯 2月25日晚,腾讯独播节目《老友记》推出“两会特别报道·碳中和新能源系列”第一期,邀请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与经济学家管清友共同探讨《“碳中和”来了!万亿市场下,能上车吗?》。
老友记第九期:“碳中和”来了!万亿市场下,能上车吗?
关于全球格局和政策方向,能源、环境相关产业势必发生巨大变革。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背景和动因是什么?要实现碳中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会发生哪些改变?这些改变中隐藏着哪些投资机遇和发展机遇?又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对此,在直播中,两位专家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以及相关的投资机遇方面进行了讨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碳中和”对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现“碳中和”难度超出想象,技术减排是重中之重
管清友:如何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的路径是什么?以当前我国的经济体量,经过十二五、十三五,下一步从国家政策或是从企业的维度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
傅成玉:实现“碳达峰”相对来说希望比较大,但实现2060年“碳中和”,难度是超出想象的。所以“弯道超车”是很难的,我们必须要有合理的方法,更有效率的组织模式,才有可能实现未来的“弯道超车”。
实现“碳中和”甚至是“零碳”,不仅仅是碳排放的减少,更涉及到了国民经济发展,关乎各行各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碳中和”,“碳达峰”是通过转换生产机制、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的。
一个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考虑中国的经济总量,这一部分在未来解决我国能源增量的方面会发挥绝对的作用,因为光伏,包括风电成本下降非常快,可以有更快速的发展和非常好的前景。
但是,目前还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技术减排问题,通过应用新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这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宏观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在环保这方面过去十年力度很大,立法也比较严,但是,考核和法律执行上力度还不够。
要把碳排放问题、碳达峰问题和污染物减排问题、能源消耗强度问题、碳排放强度问题落实到企业,企业要高质量发展,要将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运用在减排问题中,从而达成企业技术升级。一定要把碳强度,碳总量管理和碳排放强度管理作为一个统一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