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不同利,财报分析其实没有所谓合理性,关键在于从数据反馈出来的信息能够对实际的经营情况给予启示,引起重视,获得改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1、从广度上,需要结合内部外来看
除了新兴产业之外,一般的制造业行业都会有基本或者通用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也仅仅是依据。需要财务部门保持敏感性,对政策、行业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等做多方面的综合,来确定指标控制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业务环节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
假设一个制造业企业,费用率指标基本固定,但环保政策调整后,就有可能对供应链条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此方面相关的采购成本、链条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利润指标产生波动,那就要考虑从哪个方面的控制能够弥补这个损失。
2、从深度上,应该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深入了解、刨析
首先对整个业务环节和运行流程要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其次要关注各个环节的独立性,从独立的财务视角分析此环节的数据,往往关键数据就几个,提出数据改善的可能性,然后,把这个可能性结合上下游环节甚至整个公司的运行来看,是否会因为调整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无从判断,那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点,而且试点的过程需要财务人员实时跟进,保证数据和反馈的及时和真实。
最后从试点中获得基本的结论,然后决定推广或者改进,重点在于以点突破,逐步扩展。
3、从可能性上,能够进行有效且合理的延展
可能性是无限的,但是相对应的指标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指标来实现无限的可能性:
(1)关注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动,所有数据;
(2)筛选重点指标:基本保持不动的和波动范围较大的;
(3)从这两类中选择数额最大的开始,与业务部门或者老板讨论可能性,改变的可能性。往往基本不动的是约定俗成的,大家习以为常的,但却隐藏秘密的地方;而波动的,需要从中找出波动的关联性数据,直到数据落实到人;
(4)稳定的数据寻找突破稳定实现波动的节点,试点实施;波动的数据确定中值通过制度、流程的调整让它趋于稳定,试点实施;
(5)根据试点,推动业务流程和环节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