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估值理论不适用于亚洲银行股。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例外。
2.不要因为亚洲银行股的账面价格而对它们投资。
实际价值没有这么多!除了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的银行以及其他国家的少数特例,大部分亚洲银行的资产净值极低甚至是负的。
3.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并不真实。
许多银行与监管机构串通,隐瞒问题。这是多年失控的发展的结果,最终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是,日本和韩国的银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弱不禁风,而中国台湾地区的银行是稍后才开始经受磨难的。
4.亚洲银行很少为股东创造价值。
更别说创造出与银行风险状况(通常是高风险)相符的价值。当然,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那些银行创立者。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以高价公开发行了股票。但是,这是另一回事了。
5.只有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尤其是后者)的银行能以低风险实现良好的合并利润,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创造价值。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由于不正常的高利差,中国香港、菲律宾和泰国的银行享受着高额利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私有银行利润也不错。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以外的银行,其利润和股本则由于逾期贷款而受损身陷困境。
6.这些国家许多上市银行的股票仍然有些价值,这让人颇难理解。
这一定与市场定价方式有关:如果一家银行能够保住上市许可,那么,这家银行在未来就还有可能带来些价值。但是,上市许可很大程度上与亚洲政府拯救银行的人为举措有关,因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很少会超过当前贷款的损失。
7.资产管理公司将把财富从多数人手中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即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银行股东手中。
有策略地购买银行股的关键是:事先预见到如此巨大的财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