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前段时候,市场似乎更多的是由人们的希望而非漂亮的基本面推动着。公司的收入水平还是不够理想,引人注目的预期增长大多未能实现。重新启动引擎是困难的。同样,利率水平也没有真从1984年末降下来,所以,这更像是一次自我应验的预言,其中充满着诱惑和危险。一些分析师没能预测准确,看着列车启动而自己没上车,只能抱着现金千瞪眼。
1985年:希望vs基本面
这样的市场动作当然不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的策略是持有价值股,等待它们从严重低估状态到达轻微低估状态,这从我们投资组合的全景可以一目了然。换言之,市场怀着某种热情,开始拥抱许多我们持有的价值股。股价涨上来了,可是获利得到的资金却找不到良好的再投资对象,可能是由于自身在这方面仍有欠缺,或者更可能的是,新的优势价格机会已经非常稀少了。市场还能比现在更加有效吗?我们惊奇不已。
虽然我们调高了潇条的能源股的盈利预期,可是等到我们淮备下手的时候,这些似是而非的价值又从我们眼前消失了,因为庞大的市场参与者们已经捷足先登并推高了价格。另外一些领域,比如半导体行业,定价紊乱,单位体积又不敢恭维,所以在第四、第一和第二个季度表现凄惨,在我看来,市场的热情不仅仅是穿透了经济疲软的深谷,更是已经在幻想着之后的必然繁荣。
这个时候,许多新资金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涌入基金公司。在这整个一年中,我们沐浴在对我们极高赞誉的和煦阳光之中,虽是这样,但额外的资金却是挑战。可能有批评家会指责我们的传统投资标准太过催硬,我们太过固执。确实,我们可以采用一揽子的方法,对各类股票进行全方位无遗漏的投资,以履行我们的义务。然而,我们是负责任的基金公司,我们的投资一定会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价格放感性,而这些特征正是我们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我们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挑战。大约早在两年前,1984年的夏天,我们通过满仓操作完成了投资循环并屐行了我们的职责。
在我们的记录连续8个季度击败标准普尔和其他竞争基金之后,1985年第三个季度出现了意外。任何一样东西太多了都不是好事,过多的资金让我们无法应付,又处在这样的牛市之中,收益率自然不及人家。实际上,我们投资组合中的任何一只股票都和标准普尔一样在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