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前我们对巴菲特的认知,全世界在复制巴菲特的道路上:似乎都遇到了巨大的“瓶颈”。如果将所有效仿和复制巴菲特的投资者看作是一个群体,那么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效仿和复制行为就如同一项“大样本的人群行为研究”。我们不妨试想,即使巴菲特的成功本身就属于小概率事件,那么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世界各地的无数投资者中也应该有一部分足够幸运的投资者能够基于巴菲特的策略获得成功。然而数十年过去了,全世界至今还未出现过“第二个”巴菲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群体性的失败”呢?
守口如瓶的“股神”
实际上,尽管巴菲特早已“封神”,但他却并不喜欢把自己的投资公开化。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从未想过要像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一样著书立说,开宗立派,也从未向世人系统地阐述过自己具体的交易体系。目前外界对巴菲特投资“魔术”的了解,主要源自于巴非特在演讲或访谈中的只言片语以及历年巴菲特致股东(或合伙人)的公开信。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的却并非是巴菲特真实投资世界的全部。
《滚雪球》一书的作者爱丽丝.施罗德就曾发现,虽然巴菲特平时总喜欢用一些简短的名言警句来阐述他的投资行为,但事实上他所做的投资却非常复杂。她在书中这样写道:“大多数媒体人都喜欢巴菲特——为了不招人讨厌,他行事富有技巧,不怕麻烦,公众形象简单而率直,而且看起来很真诚。然而,巴菲特却过着复杂的生活。他有5套房子,但只在其中两处居住。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巴菲特有过两任妻子。他说话爱引用家乡俗语,眼里透着慈祥;他有一带忠诚的朋友。但是一路走来,他给人的却是强硬、冷酷的商人形象。巴菲特似乎想避开公众,但结果却是,他所吸引的公众注意力几乎要多于地球上其他所有的人。巴菲特乘坐湾流IV型飞机去全美各地,经常参加名人聚会,有众多名流友人。但他却说,自已最喜欢奥马哈、汉堡和节俭的生活。他说他的成功是基于一些简单的投资理念和每天满怀热情地工作。不过,事情真的只是如此(简单)的话,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复制呢?”
由此可见,巴菲特的真实投资世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我们对巴菲特的认识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全面。而在一个缺乏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效仿和复制巴菲特,想要获得成功其难度可想而知。
你可能会问:巴菲特教给我们的那些东西难道是错的吗?客观来讲,巴菲特的确给世人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比如“不熟不做”“安全边际”“长期持有”...然而作为投资界无可争议的“魔术之王”,巴菲特向世人所兜售的基本上都是一.此“魔术理论”,他极少会告诉你这些“魔术”具体应该如何操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巴菲特的投资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我们虽然已将巴菲特的许多理论和策略烂熟于心,但对巴菲特的具体操作“手法”却知之甚少。而巴非特本人对自己个性化的投资细节也一直是“讳莫如深”。不仅如此,由于他不断地在世人面前强调那些常识性的投资理论,使得大众相信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使得大众相信巴菲特同样是遵循了世人所熟知的投资理念成了一等一的投资高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尽管巴菲特一直在不停地向世人兜售着他“独步股林”的秘籍,却始终没有人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
盲从者必败
除了巴菲特的“守口如瓶”和“似是而非”,投资者自身对这种“群体性的失败”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少有投资者敢于对看似简单的巴菲特产生质疑,大多数人则是对“股神”兜售的理论深信不疑。众多的追随者们常常在脑海中不断地强化一个观念——只要自己认真聆听巴菲特的教诲,只要自己紧跟巴菲特的脚步,就有可能像巴菲特一样,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上赢得惊人的个人财富。更有不少投资者天真地以为,只要紧紧抱住巴菲特相中的股票就必定能发大财。他们希望通过直接买入巴非特投资过或正持有的股票来复制他的成功,并美其名日“像巴菲特那样投资”。跟着巴菲特买入相同的股票,是否真的就能获得相同的收益率呢?从表面上看,这种被称为“像巴菲特那样投资”的模仿似乎很聪明。然而这样的努力却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方法可行,世界上岂不是有千千万万个巴菲特?对于这种做法,巴菲特本人也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在2016年3月1日接受CNBC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投资者不要以为照抄他的投资选择或者莫仿其他著名投资人就可以简单致富。
然而更可悲的是,大多数人对巴菲特的追随只是一种没有理解深度的“笃信”。表现之一,就是我们无法用巴菲特所宣扬的投资理论来解释巴菲特自己的投资行为。2015年,美国对冲基金业巨头丹尼尔.勒布(DanielLoeb)就曾炮轰“股神”巴菲特。他直言“股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并认为巴菲特宜扬的那套东西虽然看起来很有智慧,但是他本人的所作所为却与之大相径庭。实际上,巴菲特的“言行不一”绝非偶然,他所做的和所说的之间发生“冲突”也的确是常有的事。
巴菲特一边支持提高对富人征税,另一边他自己却在尽量避税;
巴菲特一边说他绝不会买黄金,另一边他自己却在投资现货白银;
巴菲特一边告诉你要集中投资,另一边他自己却投资了上百家公司;巴菲特一边说他不喜欢超市这种竞争激烈的行业,另一边他自己却买入了沃尔玛超市的股票;
巴菲特一边告诉你要长期持有股票至少10年以上,另一边他自己却将90%的股票都在买入后的1至5年内卖出;
巴菲特一边将金融衍生品戏谑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警告投资者要远离;但另一边他自己却在通过投资金融衍生品大肆获利;
巴菲特言行不一的地方还有许多....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任何投资大师都是人面不是神,巴菲特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俗话说“无好不商,无商不奸”,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追逐利益,自然不能道出自己成功的全部秘诀。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资本市场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本来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即便是巴菲特言行不一,但只要他不是直接侵犯他人的利益,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就无可非议。而反过来讲,巴菲特在投资上的这些令人不解的“言行不一”之处,又何尝不是在证明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巴菲特——学习巴菲特的狂热早已使得大多数投资者只会按照巴菲特告诉我们的方式去了解巴菲特,却很少从巴菲特躲闪不定的言语以及言行不一的争议之处去分析和还原巴菲特真实的投资止界。
拨开迷雾
对于这些言行之间的差异,我们不应该只是将其看作是偶然现象,面应该通过这种差异来追寻巴菲特行为背后的真实逻辑。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最真实的巴非特。一旦我们认识了最真实的巴菲特,就能解开心中的一连串疑问:
为什么巴菲特在60余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2年遭遇亏损,而国内外许多价值投资者却将“长期投资”最终变为了“长期套牢”,将“价值投资”最终变为了“价值陷阱”?
为什么采取了同样的投资策略,甚至买了和巴菲特一样的股票,却依然无法成功?
如何用巴菲特的理论来解释他的行为,又如何用巴菲特的行为来佐证他的理论?
为什么巴菲特的理论和他的行为之间会存在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和内在逻辑又是什么?
......
这一系列许多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轻而易举地暴露出,在我们以往对巴菲特的认知中,的确存在不少误区和盲区。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巴菲特的认知是相当片面和肤浅的,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面这些肤浅甚至错误的认知必然会使我们学习巴菲特的效果大打折扣,从面使得巴非特的投资策略本应拥有的威力也无法正常发挥。这就是为何时至今日,国内外虽有众多的人学习巴非特,却鲜有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