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股坛,巴菲特基本上已难觅对手,他在投资生涯中所达到的成功高度以及在成功上所持续的时间跨度也几乎达到人类的“极限”。鉴于巴菲特已很难再被其他“人类”投资者所超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非人类”投资者——希望借助于人工智能来实现对巴菲特的超越。那么,这一梦想是否有可能实现呢?
人工智能风靡全球
2016年科技界最火的事件,莫过于世界围棋第一人、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遭遇的一场人机巅峰对决。他的对手是谷歌公司DeepMind团队研发的人T智能围棋软件AIphaGo。这场人I智能和人类智慧的较量,吸引了全球无数人的日光。经过五场的激烈角逐,最终AIphaGo以4:1的总比分大败李世石。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胜利,它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已经足以和人类的最强大脑相抗衡。此后,关于“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终结人类自身”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在投资界,各种“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上战胜人类指日可待”的言论也开始甚嚣尘上。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其实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所有人都害怕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在全面超越人类智慧之后却变成了人类自身的“终结者”。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人工智能仍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只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解决已知的问题。离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利用已知的知识产生新的木知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而这一系列核心问题的亟待解决,使得人工智能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破性进展。
人工智能注定在资本市场水土不服
目前人工智能的成就仍主要局限于“智商”,至于“情商”则几乎为零。客观来说,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能够战胜人类围棋大师的地步,但在投资领域至今仍无法完全代替人类做出决策,而只能作为投资的辅助工具和手段。为什么人工智能至今仍没有主导投资领城呢?如果你仔细想想围棋与资本市场的差别,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资本市场更需要情商
无论是象棋还是围棋,说到底都只是一种“智商”游戏,而资本市场却更需要“情商”。尽管围棋有如此之多的变化可能性,但与现如今计算机的运行量级相比仍显得十分有限。一旦人类把所有可能的应对招式都输人计算机,则意味着你的棋子每走一步,计算机会有几百种甚至上干种招式来对付你。面计算机“学会”的所有应对招式都只是人类从古至今已知路数的重复或演化。
与围棋相比,资本市场的变化是不确定的、随机的,而且是动态的.连续的、无限的。所有证券投资组合的变化状态每一天的计算量就超过10的100次方,而且每一天都不会重复。如果再加上股价的影响因素,诸如公司业绩、未来成长性、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市场热点、心理预期、资金流向.....就会使投资者要分析的变化可能性每天都会以几何数量级的方式不断增长。正因为如此,至今仍没有一种投资策略能够在所有市场环境中都战无不胜。而想要基于某种投资策略面设计出一个能够“稳赚不赔”的人工智能软件,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理论上可以很好地克服人类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一既不贪婪也不恐惧,机碱地执行投资纪律。与之相比,人类正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克服贪婪与恐惧,所以很容易在市场中遭受挫折。巴菲特基于对人性的长期观察,发现对人类而言,控制情绪且能保持头脑冷静往往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当你周边的人都失去理智的时候。因此,他在1979年接受《商业周》(BusinessWeek)的一次专访中曾说道:“投资的成功与否与智商并没有关系,只要智力水平超过25就行。只要你具有普通的智商,你所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控制冲动的性格,这些冲动会令他人在投资上麻烦不断。”不过,虽然人工智能很容易就能克服这些人类的情绪“缺陷”,但凡事有利就会有弊。没有了“情绪”干扰的人工智能,自然也不会懂得如何在市场中隐忍和等待,也未必能够参透人性的复杂和市场“情绪”的多变。换句话说,想要让缺乏“情商”的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上无往面不利,只是许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但反过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真的具备了人类的这些“情商",那它和人类本身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也会变得和人类一样具有贪婪与恐惧。果真如此,我们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进行投资的意义又何在呢?
测不准的资本市场
与棋类游戏相比,资本游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一那就是任何一个参与者其本身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他之前的判断基础发生改变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Prineiple)最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mer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的一个量子力学理论,其本义是指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被同时准确地测出。实际上,如果我们将只股票的即时价格看作是一个正在不断运动的“粒子”,那么同样不可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这个“粒子”的位置(涨跌的空间)和动量(涨跌的时间和速度),即使是人工智能也无法做到。因为任何参与者在市场中的行为都会对市场本身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市场原有的发展方向。例如,你通过分析发现一只股票目前被严重低估,现价为10元。你如果只打算买进500股,对股价产生的影响或许并不大;但如果你想买入500万股,那么买入的成本则极有可能比10元高出许多。如此一来,股价实际的涨跌空间和时间很可能与你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同样的,人工智能涉足资本市场其本身就会导致市场形成一种新的交易常态,从而改变市场原有的走向,并让投资领域产生新的认知。
充满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在投资领域能够全面超越人类,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资本市场上的每一寸价值洼地都会被迅速地发现并填平,每一只被高估的股票也会被迅速打回原形。这样一来,股市既不会再有高估,也不会再有低估:既不会再有贪婪,也不会再有恐慌。最终可能的结局就是:股市要么变成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要么成为一个不再有波动的市场。如果股市一旦成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则意味着人工智能和人类同样都无法超越指数,那么投资者反而更轻松了一只要选择指数基金就能获得最佳收益。换句话说,在“有效”市场中,人工智能最多只能和人类打个平手。面如果股市不会再有波动,如同“心跳”停止一般,那么股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基于这两种结果反推,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打败人类,而“能否击败巴菲特”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2013年,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AQR资本管理公司(AQRCapitalManagement)的三位研究者,发表了一篇题为“巴菲特的阿尔法”(Buflet'sAlpha)的文章。文章的主要结论就是:你可以用一个计算机程序来复制巴菲特的成功。实际上,但凡有一点常识的投资者都能意识到:这样的结论无非是为了吸引世人的目光,不可能是真的。如果真有人能够用计算机程序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他又何必要将其公布于众呢?他自己为什么不悄悄地借助这个程序,从而轻松地变为亿万富翁呢?事实上,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就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想要在巴菲特的有生之年击败他已经基本不可能了。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想要真正超越巴菲特,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又或许,这条路最后根本就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