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巴菲特强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背后动因,高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实际意味着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先前提到《财星》杂志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论点。
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企业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而这些优质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宠儿,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S&P500指数。” (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这段股东信实际上向我们透露了美国资本市场从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上市企业的总体运营效率,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的企业仅有25家,占比是2.5%,说明能长期保持的真正的杰出企业是不多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时常听到巴菲特抱怨好企业不多,还有一些在假冒的原因所在。
再把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高达57%的税后净资产收益率与《财星》杂志20%标准上榜的25家好企业相比,显然,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的营运效果比《财星》杂志上榜企业还要好。我个人的经验是,在A股市场可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应大于15%,并且趋势是上升的。如果把1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看作社会平均收益率的话,大于15%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回报,也就意味着企业具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竞争优势,股东权益报酬率的趋势上升更意味着竞争优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所以,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较大的竞争优势,较大的竞争优势意味着企业具备更有利的发展潜质,这是有严密的商业运营逻辑关系的。赢利水平高,才能给股东带来高价值。如是上市企业,高的净资产盈利率也会带来股价的上扬。
但在资本市场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为掩盖其经营的窘境,偏爱玩一些兼并重组的小把戏,将两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到一起,理论上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增加了,但按合并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却可能是下降了。对这种财务处理耍手段的把戏,普通投资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上当受骗。
按收益率概念衡量,长期超过20%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并不多,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巴菲特对此虽有同感,但其一贯坚持的观点是:“符合我们标准的公司并不容易发现(每年我们研究上百件的购并案,其中仅有少数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要让我们规模合理稳定扩充的想法并不容易落实,但我们仍将持续多方尝试以保持波克希尔的成长。”
巴菲特的观点是不降低标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标准坚持,使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比赛中战胜了市场,最终摘得世界首富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