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企业自有自己独特的商业特征:“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
必须有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moat)',来保护它的高投资回报。资本动力学决定了竞争对手会不断进攻那些高回报的‘ 商业城堡’(business castle)。因此,坚固的防御,对于持久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商业的历史充满了‘罗 马蜡烛’(Roman Can-dles)式的短暂辉煌,那些自我保护措施不足的公司会很快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摘自巴菲特2007年致股东的信)
资本主义的精髓是自由竞争,只要符合法律,竞争就是正当的。巴菲特把资本主义商业之间的正常竞争形象地比喻为竞争对手对高回报的“商业城堡”的进攻,并提出" 资本动力学”概念,是对资本主义商业竞争理论的贡献,对于人们理解商业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大有裨益的。
在商业世界,竞争是正常的,也是激烈的,竞争会使高回报快速瓦解,趋向于平均化,就像罗马帝国一样,曾经辉煌一时,而后迅速衰落。要维持高回报,就要有自己的具有独特商业特性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宽深稳定性决定着高回报的持久性。商业的一时高回报容易做到,但要一世的高回报就难了,这要看这个生意“护城河”的稳定性是否牢靠了。
巴菲特认为,长期来说,投资者应该选择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伟大生意类型:“我们寻找的生意,是在一个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真正伟大的生意,不但能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收益,而且在任何持续期内,都不用把收益中很大的一部分进行内部再投资以维持其原有的高回报率。”(摘自巴菲特2007年致股东的信)
伟大的企业存在于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稳定行业中,不但收益率高,而且不用再投新资本也能保持这种高收益率。我们将这些伟大企业产生的年度净收益再投资其他高收益的伟大企业,就能够坐享复利的利滚利效应:“让我们看一个理想企业的原型一我们的 See's 糖果公司。去年See's的销售额为3.83亿美元,税前净收益为8200万美元,运营成本是400万美元。这意味着从1972年到现在,我们只花了3200万美元进:行再投资,就完成了这种平稳的规模增长和某种意义上不平凡的财务增长。
同时,税前净收益总计已经达到了13.5亿美元。这些净利润的全部,除了那3200万美元,全部被输送到波克希尔。我们用税后的收益来收购其他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就像亚当和夏娃发明了一项产生60亿人口的活动,See's 为我们开辟了更多的新财源。圣经的训诚‘要生养众多’在波克希尔得到了认真的履行。”(摘自巴菲特2007年致股东的信)
这里巴菲特把See's糖果公司说成是理想企业的原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巴菲特所有的控股子公司中,喜斯糖果公司(See's) 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小公司(与其他子公司相对而言),每年的净利润绝对数额也不大,不到一个亿,在波克希尔2000多亿美元的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很低,但为什么巴菲特却对See's糖果公司再三嘉许,喜爱有加呢?
从绝对利润额的角度说,巴菲特的其他控股子公司,最多的每年可产出净利润几十亿美元,巴菲特反复表扬See's, 不怕引起这些公司CEO的嫉妒而埋怨他不公平吗?要知道巴菲特也是管理专家,他最讲公正。对其中的道理,你需要想明白。其实,巴菲特最讲究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报比例,而不是绝对额。See's的运营成本很低,仅在当初购买该公司时花了3200万美元的总成本,算是资本的原始投入,在以后的年份里,不再需要新的投入资本,却能够产生逐年递增的利润,累计达到了13. 5亿美元。
巴菲特再将这些利润购买新的高产出生意,那些新生意又有了新的高产出,成了“驴打滚”式的高产出典型。就像传说中的人类开始时只有一男一女亚当和夏娃,但亚当和夏娃的结合开始繁殖人类,到现在已使地球上有了60亿的人口,有点泛滥成灾了。如果让你原始投资资本的利润也泛滥成灾,低投入、高产出,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这实际就是巴菲特投资复利增长的秘密所在,那就怪不得老巴反复强调See's的好处了:“在美国,像See's 这样的公司并不多。一个不依靠巨量资金投入就能荻得持续增长的公司显然要更好一些。在这方面,可以问问微软和谷歌。”(摘自巴菲特2007年致股东的信)
在美国正常的经济生活中,像See's这样没有新增投入就达到生意不断成长的效果,显然是更加突出的好生意。另外,这段话里巴菲特提到了高科技股微软和谷歌,使我在这句话上停留了很长时间思考,以前的老巴老说自己看不懂高科技股,尤其是微软和网络股,但2007年的巴菲特已经把微软和谷歌列为与传统产业See's类似的低投入高产出产业,说明巴菲特在2007年以后看懂了微软和谷歌。
要知道高科技产业是不容易被弄懂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更应是如此,这同时说明了75岁高龄的巴菲特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之强,其能力圈尚在不断地扩大。这个事实使人感慨,巴菲特的成功决非偶然,更是其努力后的一种必然,吾辈之人尚属年轻,更应该不断学习进步,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