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合伙公司初步阶段的目标
合伙公司开始时,巴菲特曾经制定了一个目标,年收益率要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1957年至1969年,他确实击败了道·琼斯指数。但不只是10个百分点,而是22个百分点。合伙公司解散后.投资者收回了自己的资本份额,然后各奔东西。有些投资者转投市政债券,有些则由巴菲特推荐给了一位基金管理人,此人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同窗好友比尔·卢恩,剩下的其他一些成员,包括巴菲特本人在内,则把资产转至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形成了新的合伙关系。巴菲特在新的合伙公司中的股权增至2500万美元,足以控制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在此后的20年里,巴菲特与柏克夏·哈萨威公司的财富双双增长。
柏克夏棉花制造公司是巴菲特最早投资的企业。这家公司成立于1889年,至1929年时,柏克夏与其他纺织工厂合并,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其生产的棉花占英国所需的25%,并消耗掉新英格兰发电量的1%0至1955年,柏克夏棉花制造公司和哈萨威制造公司合并后,改名为柏克夏·哈萨威公司。但由于当时持续低迷,使合并后的柏克夏·哈萨威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至1965年时,该公司股东权益已经滑落了、·半,营运损失已超过了100()万美元。
70年代后期,柏.克夏·哈萝威公司的股东们开始怀疑继续在纺织行业投资的明智性。巴菲特并未隐瞒困境,但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考虑:柏克夏·哈萨威公司下属的纺织厂是所在地区最大的雇主;劳工队伍相对来说只需较为固定的技能;企业管理班子显示出了高度的热情;工会也一直比较公司管理层的工作。总之,巴菲特相信经营纺织品仍有利可图。不过,他也声明,他希望纺织集团能以少量的资本支出取得正的收益。巴菲特说:“我不会只为增加我们公司收人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业务,但如果公司一旦出现将来可能会大亏本的迹象,那么,哪怕它目前效益很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亚当·斯密不会同意我第一个主张,卡尔·马克思则会反对我的第二个主张;‘中间立场’是惟一让我感到惬意的位置。”
柏克夏·哈萨威公司进人80年代后,巴菲特逐渐从事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首先,纺织生意的特定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高回报。纺织品是一种与竟争对手的产品很难区分的商品,国外的竞争者依靠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挤压经营利润。其次,为了保持竞争力,纺织厂需要补充相当大的资本投人,这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是很可怕的,一旦经营回报K乏就会陷人灾难之中。
巴菲特当时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为了保持竞争力而对纺织分部投人大晕资本.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可能会陷人资本支出扩张但收人可怜的境地;如果不追加投资.柏克夏·哈萨威公司的纺织厂就会在与国内外其他纺织厂的较量中失去竞争力。而不论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在纺织分部是否追加投资,国外厂家仍然具有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1980年,柏克夏·哈萨威公司年度报表R露出了纺织分部的凶兆。那一年,纺织分部失去了它在董事长报告中的显著位置,紧接着第二年,报告根本未提到纺织业务。最终,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删除了有关纺织部门的一页,从而结束了这项大约有100年历史的业务。
这是一项失败的投资,也是巴菲特投资经验的宝贵积累。尽管纺织部门遭遇不幸,但这一经历并不完全意味着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首先,巴菲特悟出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很少有人能成功地托转一个病人膏盲的亏损企业。其次,巴菲特用纺织业务早期阶段创造的资本购买了一家后来成为柏克夏公司摇钱树的保险公司,可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