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 2021 年年中,茅指数中多只个股再次回到前期新高。在基本面以及配置力量的推动下,研究机构不断抛出 " 茅指数 " 渐渐 " 美股化 " 的论断。
《红周刊》从数据角度发现,不单是茅指数里的成份股在 " 美股化 ",随着 A 股市场对外开放加速以及制度的完善下,整个 A 股 " 美股化 " 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加速像美股演绎……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企业的增长红利,好赛道更容易产生好企业。近年来,A 股优质赛道主要集中在消费和科技领域,与 1980 年代初期的美国类似,"1990 年 ~2000 年的美股市场中诞生了 79 只十倍股,其中 72% 来自消费与科技行业。"
其实若对比美股市场,可发现 A 股市场无论是从宏观面还是行业面,都在趋同美国上世纪 80 年代的发展情形。譬如,在宏观层面,1980~2000 年间,美国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从 67% 提升至 77%,私人消费占比从 62% 提升至 66%。行业层面,消费持续升级,科技由政策主导转向自由竞争。而目前的中国,中国产业结构正在逐渐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到第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第三产业占比已从 2000 年的 40% 提升至 2020 年的 54.5%。对比 1980 年 ~2000 年美国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得到 10% 提升情况,荀玉根判断,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第三产业规模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综合相关公开数据,可以看到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 2019 年的数据来看(2020 年因疫情原因,数据不据参考性),中国消费、投资、净出口占 GDP 比重分别为 55%、43%、2%,而对比 1980 年的美国数据,其私人消费、政府支出和购买、投资、净出口占 GDP 比重还分别为 62%、13%、 25%、0%,而到了 2000 年时,美国私人消费占比已经从 62% 提升至 66%。
参考美国发展数据,荀玉根认为,目前中国消费占 GDP 比重已经与 1980 年的美国较为接近,在未来消费转型过程中,中国消费行业规模势必将持续扩大。
此外,人均 GDP 变化也能反映我国的科技和消费行业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数据显示,美国在经济转型的 1980 年 ~2000 年期间,人均 GDP 从 12547 美元升至 36305 美元,而处于经济转型初期中国,2020 年的人均 GDP 还仅为 10504 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均消费能力未来上升空间还很大。
此外还有诸多迹象显示,机构化程度明显提升的 A 股市场正在逐步脱离散户市、政策市,比如说像暴涨暴跌的交易日数量显著降低,上证指数日均换手率长期保持在 1% 以下,并日趋接近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换手率;以公私募基金、QFII 等机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合计持股占比不断提升,由 2016 的 10.38% 提升至 2020 年末的 16.23%;散户的持股占比由多年前 80% 以上降至目前的 30%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