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几经沉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政策法规的变迁,使得投资理念均有各自的特征。1996年之前,国内资本市场基本上是一个袖珍市场,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上市公司中沪深两地的本地股占有相当的比重,大盘走势表现出极强的波动性。此时沪市投资理念的主要特征为:高送配偏好与高风险偏好。1993年3月份之前沪市大盘涨幅超过15倍,而主导这波行情的是连续实施高送配的上海本地三无概念股。与沪市投资理念形成对照的是,深市行情中,北大高科(原深安达)、深宝安、深发展等绩优股曾有过出色表现。
1996年以后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崇尚绩优到偏好重组、从追捧蓝筹到热衷小盘、从均衡持仓到科技至上等重要变化。
1996年:以绩优和蓝筹理念为主导,以深发展、四川长虹等为代表的绩优大盘蓝筹股对1996年的大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7年:绩优理念风光依旧、重组理念初露锋芒。
1998年:绩优理念悄然退潮、重组理念主导市场,沪深股市小市值重组概念股,如“国嘉实业”等表现突出。
1999年:重组理念与高科技成长理念联姻,尽管“5.19”行情中以中兴通讯、长城电脑等为首的绩优科技股表现不俗,但1999年涨幅最大的却是那些经重组摇身而变的科技股,如南开戈德、科利华等。
2000年:成长理念盛极而衰,重组理念魅力不减。2000年初以网络股为主的科技股掀起巨大的波澜,如综艺股份、上海梅林等,将崇尚成长的投资理念发展到了极致,但与此同时也逐步走向了消亡,而以深南玻、泰山石油、ST深安达等为主的深市重组股才是2000年的主流板。
2001年上半年:在监管力度加大的情况下重组股大不如前,但是次新小盘理念唱主角。
从股票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看,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主线,上市公司集中在传统产业、国有企业,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前沿。20世纪90年代也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增大的时期,重组和成长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有其必然性。
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证券市场开始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说它是“投资革命”一点都不为过,其中价值投资占据了最重要内容。正如20年前,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成了中国经济由计划管理型向市场主导型不断演变一样,经过十余年发育成长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监管手段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迈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如定价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等将得到充分体现,价值投资作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之一受到更多重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旧的投资理念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严峻挑战。首先,管理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庄”行为的政策风险,从而降低集中型投资和短线投资的获利预期。其次,对违规资金的证券市场成功树立了一种价值投资的理念:以上市公司的行业为基本背景,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为主要特点,以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最直接投资依据的投资模式成为市场的主流。
基金无疑是倡导价值投资的最大主力军。2002年~2003年期间,QFII进军中国A股市场,掀起一股价值投资旋风,可谓和国内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相得益彰,一时间开中国价值投资新风,“价值投资”很快成为国内最为广泛应用的新名词,价值投资理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革命表现在他们的投资理念、选股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资金动向等都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2004年6月由基金发动的一波强有力的股市大行情,第一次将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在行情中做了一次重要预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波行情,为2005年年底至今的中国大牛市做了价值投资的重要且深远的铺垫。我们在2004年基金年报中看到了基金是如何进行一场开创先河的价值投资革命的:价值投资是主线。根据基金2004年年报,基金前20位重仓股全部是大盘蓝筹股和二线蓝筹股。对同一行业内的股票,基金也会根据业绩预期的增
减变化来决定增持或减持。由于煤价和油价.上涨的因素,加上电力供应的不断扩容,行业前景将发生变化,所以,基金对以燃油发电的深能源以及火电行业的国电电力和华能国际等采取了减持操作;而对于市场前景良好的水电行业,如长江电力等,则继续增持。一些前景看淡的股票也逐渐被基金减持,如:汽车类股票中的上海汽车和长安汽车等。从基金增减股票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投资的理念一直是基金最注重的投资理念之一。
另外,选股对象从过去注重单-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转变为加大对整个行业的基本面和整个市场宏观基本面的分析力度,通过对上市公司、行业和市场整体的综合分析,来正确选择投资对象。在行业因素方面,基金主要选择了:
(1)交通运输类股票,其中铁路运输、港口、高速公路、航空业的龙头类个股是基金投资的主要对象;
(2)资源紧缺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尽管实施了宏观调控,但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紧张状况仍难以缓解。资源类股票包括的范围较广,既包括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电力等传统的资源概念,也包括拥有专利技术和配方的中药、酒等,还包括具有地域资源垄断的港口、公路等行业;
(3)环保类股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给中国产业带来了结构调整,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基金适时地根据这种变化将投资的注意力转移到清洁能源和环保类上市公司中;
(4)消费类股票业绩优良的消费类股,如医药生物制品、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等等。
在个股方面,基金主要增持了双汇发展,贵州茅台、同仁堂、万科A和金融街等。而第四类股票也成了迄自2006年的中国长牛市的大牛股,从而为基金书写了价值投资浓彩艳沫的一笔。
在市场因素方面,基金主要选择低价蓝筹股和行业龙头股:(1)低价蓝筹股。在经过自2001年以来长期的调整行情之后,市场中大约有六成的股票处于严重超跌的程度。基金富有远见地将目光转移到价格较低和值得长期投资的价值类个股中,其中也包括一些经过深幅调整的权重大蓝筹股;(2)行业龙头股。市场走势方面,行业龙头股的走势往往强于同一板块的其他股票,基金不仅仅看重交通运输类、资源类和消费类个股,而且更加注重医药、采掘、房地产等行业中有代表性的股票,这就造成了基金持股高度集中现象的产生,往往一只龙头股中有多家基金驻扎。行业龙头股从2004年开始至今一直成为基金的重点选择对象。
星斗移转,2004年至今数年,价值投资一直是基金的发展主线。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化,这种价值投资在个股选择上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
(1)投资居行业龙头地位的股票;
(2)投资业绩稳定增长的股票;
(3)投资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的股票;
(4)投资资源概念股票。也就是这一重要的和高瞻远瞩的铺垫,才造就了基金2006年大牛市行情中的投资辉煌。
2006年,靠着价值投资理念,蛰伏八年的中国基金业终于迎来了盛世辉煌。截至12月31日,包括封闭式基金在内,具有可比数据的175只偏股型基金自2006年以来的平均累计增长率达到了96.37%。其中,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基金高达75只。而排在前三位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上投摩根阿尔法三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则全部在150%以上。截至12月31日收盘,2006年以来股票投资方向基金(运作满一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98.58%,其中开放式非指数型股票基金为105.72%,指数型股票基金为106.25%,偏股型混合基金为98.17%。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95.84%。股票型投资基金的涨幅全面跑赢了大盘,“理财专家”的名号当之无愧。
基金成为大赢家,受益的就是基民。比如,景顺长城动力平衡10份派6元人民币,南方高增长10份派7.47元人民币,易方达平稳增长10份派8.1元人民币,景顺鼎益10份派8.6元人民币!最为惊人的是华安,该公司在年关将近之际,推出了10份派10元人民币的中国历史上最高单次分红纪录。
最快分红的纪录由长信增利动态策略基金创造。虽然该基金尚在封闭期内,日前它就公布分红方案,每10份分红0.8元人民币。它自11月9日成立,截至12月4日,不到1个月时间内累计净值达到1.1064元人民币,增长超过10%,成为中国开放式基金有史以来成立后最短时间内即实现分红的基金。
基金的高分红、高净值,带来了基金开户人数的狂增,在12月1日这一天,中国A股市场的开户数为21854户,而基金的开户数达到152220户,几乎为前者的7倍。12月份,在短短15个交易日内,基金新增开户数达到74万户,日均开户数约5万户。而在11月份,基金的日均新开户人数只有8000户。全年新增基金持有人突破750万户,为历年之最。
随着基民的热烈追捧,百亿基金接二连三地诞生,发行时间不断缩短,开户人数屡创新高。开放式基金在发行期内能够冲上百亿规模的,2006年以前不过两家,而且还都是发行了一个月才取得这个成绩的。而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以一天完成发行募集资金419.17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创下了基金业发行时间最短以及首发规模最大两项纪录。同时,首家千亿元规模的基金公司也宣告诞生。该基金不仅刷新了2006年5月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创造的184亿元人民币的发行纪录,而且接近2005年全行业39只偏股基金424.39亿元的总发行规模。同时,它还创造了全球基金史上最高的单日募集纪录,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嘉实基金借此实现了从2004年的300亿元人民币~2005年的40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里面狂飙至2006年的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发展神话!
除了嘉实基金外,2006年还诞生了六只百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的基金。先是广发基金首开纪录,创下184亿元人民币的历史纪录,易方达价值精选紧随其后,华夏增长124亿元人民币,接下来南方基金两只产品冲破了百亿元人民币大关,另外工银瑞信也受到强烈追捧。短短的半年时间,百亿元基金有如雨后春笋般在盛世中破土而出,以致于中国证监会不得不紧急发文,要求基金发行时严格控制宣传规模,并中止了新基金的发行工作。历经八年发展,中国基金业初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基金产品层次逐步丰富,形态相当齐备,几乎所有类型的基金,封闭式、开放式、ETF、LOF、伞型基金、复制型基金等,均已出现并大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货币型基金、短债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各种类型的股票型基金更是琳琅满目。2007年华安首推的国际配置基金(QDII),又使得中国的投资人可以参与全球范围的投资。
如今,中国A股大牛市正在向纵深发展,大有演变为长牛市的趋势。展望未来,基金又在策动新一轮的价值投资革命。
华夏蓝筹核心基金认为,专业股票投资是长期投资,而长期投资最大的困难是抵御市场每天都发生的短期诱惑。股票投资的标的是企业,股票投资的目的是获得伴随企业价值增长的回报。理论上只要企业盈利还在增长,其股票价格就应该随之不断上涨,就像人的岁数自然增长一样,但由于虚拟经济易受大众情绪的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总是大大超过企业盈利的波动,下跌和上涨都总是表现出过头的特征,专业的股票投资者队伍也就应运而生,需要在股价过度波动时买人或卖出,而这种大量的买入或卖出的交易又反过来导致牛市和熊市的趋势在历史上表现得那么明显。
大成价值投资基金认为,深化价值投资需要多管齐下。国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推行的价值投资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与其具有比较广阔的运作空间不无关系。中国的价值投资要不断深化,同样也需要具备这种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以金融创新来不断拓展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运作空间。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重股市轻债市的倾向,将债券市场纳入资本市场发展的总体架构,全面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以保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一个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市场基础。其次,积极引入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做空机制可以改变中国股票市场目前这种单边市场的运行模式,增强基金市场操作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再次,稳步推进允许基金进行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允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通过QDII等形式投资国外证券市场,这将极大地增加基金对投资对象的选择余地,改变基金不得不集中持有少数股票的被动局面。
兴业基金认为,每一轮牛市的发展脉络其实是相当清晰的,蓝筹股的行情也是相当清晰的,只不过由于每一轮牛市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产业发展热点或引导的产业热点,使得充当牛市主导力量的蓝筹股主角会随着牛市行情的演绎而变化。因此,不变的是牛市蓝筹主线,变的是蓝筹主角;变的是蓝筹主线,不变的又是产业主线。循此思路,在本轮牛市行情中,表面看来是资金流动性过剩等推动力是牛市主导力量,但实质上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导性力量。较为典型的是汽车、房地产等消费品以及以银行、券商等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的快速高速发展。而汽车、房地产产业的增长又牵引着钢铁、水泥等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衍生出一浪高于一浪的蓝筹股挖掘行情。如此也可发现,把握牛市行情不难,关键是要看到经济增长动力和原因,看准经济增长的引导性行业。
银华基金认为,在高估值时代,市场呈现出回报预期下调、市场波动加大、股价驱动重新让位于盈利增长,市场情绪对股价的扰动大大增强等特点。在这种局面下,机构投资者的盈利难度将有所提高,势必调整选股方向,市场将回归对主流成长股的偏好。
博时基金认为,由于自2006年以来股市的快速增长,大多数股票的估值已经趋于合理水平甚至偏高,现在要从这些股票中找出一匹黑马已经越来越难。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后续成长时间还很长,优秀企业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个股的选择上,平时老百姓经常听到看到的大公司,由于其具备行业中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独特竞争优势,往往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长,才是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此,执行买入并持有的这一策略,在身边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中淘金,其获利潜力将十分明显。
光大保德信投资认为,未来几年GDP增速仍将维持在10%以上,人民币升值仍将加速,因此他们坚持长期看好金融和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且投资者应积极投资金属、煤炭、汽车和机械等估值洼地类行业,并在合理的安全边际内积极投资进行实质性重组的公司。
华夏蓝筹核心基金认为,基金将重点配置市值大、成长稳定的蓝筹企业。在行业上重点关注房地产、金融、品牌消费品、零售等资产性质类行业,以及“十一五”规划中国家重点投资的3G、数字电视、装备、铁路、造船、航空制造、军工、电力设备、软件、新能源等政府支持类行业;重点挖掘和重点配置上述行业中自主创新能力强、自主定价能力强并具备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竞争优势的市值大、成长稳定的蓝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