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2、3、4、5组实验和6.2、6. 3实验的结果来看,产生的价格泡沫要小于实验1.1,但要大于实验1.2和实验6.1。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信息效率要低于信息完全对称市场的信息效率,但高于信息匮乏市场。观察各实验的具体报价也会发现,内幕消息拥有者的报价常常会引发非内幕消息拥有者的跟随报价。例如,在实验2.2中,在内幕交易者报出6.1的价格之后,引发了几位非内幕交易者的跟风报价行为,分别报出7、7.5、10、 11、11.5、13的价格。在其他几组信息不对称实验中也出现了相似的现象。可见,内幕信息会通过其拥有者的报价和交易行为泄露给市场,非内幕信息拥有者会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据此修正自己对价格的预期,并以报价的形式反馈给市场。而由此产生的新的交易信息又会继续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因素影响着内幕信息通过交易传递给市场的效率,即内幕信息拥有者在整个市场参与者中的占比。如果比例很小,内幕信息拥有者通过其交易行为能够向市场传递的信息就会相对微弱,非内幕信息拥有者能够获取的信息也会相对有限,后者据此对自身预期的调节和给市场的价格反馈都会因此受到制约和滞后。而如果比例较大,内幕信息的传递效率则要高得多。我们可以从第2组与第3组实验、第4组与第5组实验、6.2与6.3实验的数据对比中得到验证。在单周期单向拍卖实验中,内幕交易者占比为1/3的第2组实验平均MAD=1.505, MRD=0. 375;内幕交易者占比为2/3的第3组实验平均MAD=0. 355, MRD=0. 09。在单周期双向拍卖实验中,内幕交易者占比为1/3的第4组实验平均MAD=3,MRD=0. 205;内幕交易者占比为2/3的第5组实验平均MAD=0.55, MRD=0. 04。在多周期双向拍卖实验中,内幕交易者占比为1/3的6.2实验MAD=2.8, MRD= 0. 309, RMSE=3. 376;内幕交易者占比为2/3的6.3实验MAD= 1.2, MRD= 0. 148,RMSE=1.732。比较可得,随着内幕交易者占比的提高,市场信息效率也随之提高。
但如果结合实验1.1、1.2 和6.1的结果来看,内幕交易者占;比与市场信息效率之间就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了。我们先比较1.1、1.2和第2、3组实验。它们都属于单周期单向拍卖实验,所不同的只是分属市场无人知信息、所有人均知信息和少数人知信息、多数人知信息这几种信息结构类型。从产生的价格泡沫来看,实验1.1最大(MAD=8, MRD=0.7);第二组实验次之(平均MAD=1.505, MRD=0. 375);实验1. 2再次( MAD=3.1, MRD=0. 26);第三组实验最弱(平均MAD=O.355, MRD=0.09)。 可见随着市场上知情人数的增多,信息效率先是提高,当达到一定极值后,信息效率又会逐渐降低,即形成一个倒U型波状走势。
我们刚刚构建的这个对照组,虽然结果不错,但它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实验1.2中,各参与者获得的信息只是A公司成功与否的比例,参与者必须在此信息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才能得出对证券价格的理性预期。而其他实验局中知情者获得的都是直接告知A公司真实价值的明确信息,无再需计算。所以,基于不同信息明确度的实验而得出的分析结果可能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