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的创新和特色在于,密切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在集合竞价、连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交易前透明度方面的改革,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这些交易机制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价格波动性、价格操纵和市场效率方面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理性预期框架下,本书研究了交易前透明度在集合竞价过程中的作用,比较了开放式与封闭式集合竞价在市场流动性、价格波动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相比,开放式集合竞价对私人信息的揭示程度更大,并且具有更好的市场深度和更低的价格波动率,但两种机制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知情交易者比例的增大而减少。
第二,根据对开放式集合竞价研究的理论预示,本书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盘数据、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收盘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集合竞价交易机制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集合竞价吸引了更多的交易者参与,导致价格的波动性减小,信息效率提高。
第三,在连续竞价阶段订单簿透明度增加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问题上,现有的研究结论还很不一致。本书就中国股票市场买卖盘揭示范围由3档变5档产生的市场影响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订单簿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增加(买卖价差减少、市场深度增加),波动性减小。此外,我们还发现,进步扩大买卖揭示范围并不会给市场深度带来明显的影响。
第四,在大宗交易市场交易前透明度的研究上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纽交所、伦交所等世界上几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大宗交易的研究比较缺乏。针对沪深两市大宗交易的现有研究也多集中于大宗交易制度的介绍、大宗交易的运行状况等,并未关注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等内容。本书采用信息份额模型研究大宗交易对价格发现的贡献,结果发现该贡献不佳,随后检验了透明度增加后大宗交易对次日价格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宗交易包含的信息增加,次日开盘后短期内价格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