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索罗斯秘密集结了数千亿资金,布置了对港元的新一轮冲击。金融家们狂妄地将香港称为“超级提款机”,利用汇市、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
从某方面来看,索罗斯的战略实施得十分成功,香港金融形势迅速恶化。当地政府利息提升,结果导致了香港房地产业的进一步下跌,股市也被迅速地打压到了10000点以下,失业人口激增。香港民众的生活变得艰难,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抱怨和不满之声也渐渐大起来,一切都和索罗斯想象的如出一辙。
经过几次试探,索罗斯已经完全清楚了香港政府的“救市绝招”只不过是动用外汇储备吸进港元,使得拆息上升。他认为这根本不足以应付对冲基金的手段,因为保护联系汇率,其实是以损害香港普通股民以及企业利益来保证汇市,这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满,也完全不可能对对冲基金的联合行动造成打击。
以德鲁肯米勒为首的基金经理人建议此时一举出击,拿下香港,他们不希望在香港打持久战。因为就整个国际市场来看,机会到处都存在,大量的资金压在香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德鲁肯米勒认为,如果持续攻击亚洲或者香港,将可能引起整个世界经济局势的不稳定,他担心对东南亚的攻击会造成国际金融动荡。那时,他们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索罗斯十分肯定地认为,美国和欧洲不会受到影响。
索罗斯在准备更多的港元头寸以及恒生指数期货头寸。“这样做从战术上或许叫引而不发,偶然地射出几排冷枪,起到一种特别的震慑作用”,利用虚实的不断变化,让香港方面疲于奔命,最终被拖垮。索罗斯再次强调,攻击香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才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在华尔街有一种说法:“跟定索罗斯或许会赔钱,但你很快便可以将赔掉的钱赚回来,如果你不跟索罗斯,赔的钱便永远都不会再是你的了。”因此,尽管索罗斯在香港的做法并不被广泛地理解,但仍有大批的基金经理人追随其后。这些人当然注意到了索罗斯在港元上的行动,他们认定索罗斯的另一次更大规模的攻击即将开始,于是纷纷开始在香港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头寸。
其实,索罗斯非常清楚,香港的情况很特殊,打击相当不易。所以,当时他坚决反对德鲁肯米勒等人希望在香港一击而奏效的想法,他知道那近乎天方夜谭。所以,他攻击的首要目的,是要动摇汇市赖以稳固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