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如果拥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思维敏捷、行动果断的素质,那么任何赚钱的机会都是看得见的。“投资鬼才”索罗斯的巨大成功,就与他那种敏锐的思想和坚定果断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索罗斯认为,思想和行动还表现在认识机会的敏锐性和捕捉机会的果断性上面。索罗斯曾经根据一场局部战争提前发觉了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价值,他抢先一步采取行动,占领先机。
从索罗斯身上,投资者可以看到果断的行动对一个优秀投资者的重要性。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后悔在某一项投资中自己错失了良机,然而,即使机会再来,他们也未必能够果断出手。果断的素质是需要培养的。索罗斯提醒投资者,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请记住别人的教训,用过去的事例告诫自己:不能再错过机会,不能再重蹈覆辙。
如果看到一笔可观的利润放在那里,索罗斯就会果断地拿出资金作为赌注。当然,索罗斯的投资方式在证明自己判断力准确的同时,也反映出索罗斯能够承受失败带来的各种后果。就像索罗斯惨败香港的战役,他坦然接受,没有过多地沉浸在失败之中。因为索罗斯明白,投资会有巨额的利润产生,同时也会有和这个巨额利润相应的巨大风险。
思想的敏锐和行动的果断,是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任何成功的投资者必须拥有的先决条件。索罗斯的敏锐性和果断性是很多的投资家所无法匹敌的。同时,他的行动也超乎常人想象的快捷。由于这种特点,他总是能够及时地捕捉到投资的机会,在投资市场中游刃有余。
一旦决定,绝不轻易动摇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商:巴菲特与索罗斯都被无数人所敬仰,但是两人的投资风格却大相径庭。相比较巴菲特的谨慎和耐心,索罗斯的行事风格更偏重于大胆狠辣。在索罗斯看来,一个投资者最不该犯的错误不是鲁葬行事,而是瞻前顾后,最后错失良机。
在投资之前,索罗斯通常会进行周密的分析,一旦选准时机,他会对自己的判断极为自信,并且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市场上有些投资者虽然也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但是他们总是担心一旦预测失误或者市场趋势发生突变,将遭受损失,因此不敢建立大的头寸。而当市场趋势符合自己的预期并持续下去时,又后悔当初使用的头寸规模太小,而失去了赚钱良机。相形之下,索罗斯一旦根据有关信息做出投资决定,就绝不会轻易动摇,并且敢于在认定的机会上投入大笔资金,哪怕使用借债手段。
在英国于1990年加人欧洲汇率体系(简称ERM)时,索罗斯就认为英国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因为当时的欧洲汇率体系要求各成员国的货币相互盯住,每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规定范围,各国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动用外汇储备买卖货币,将各成员国货币的汇价维持在稳定范围内。而每个成员国在加入这一区域货币体系之后,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将被削弱,中央银行调节本国货币流动性的职能大大受到牵制,在应对外国游资的攻击和制定本国经济金融政策方面变得力不从心。简而言之,就是中央银行对制定经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在外汇市场上维持汇率稳定的目标,两者有一定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1992年2月欧盟当时的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前,索罗斯已经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和国家利益的相互冲突而很难保持一致, 从而对各成员国制定经济政策造成极大干扰。索罗斯敏锐地发现,一旦这一体系出现漏洞,便是他这样的投资家乘虚而人获取利益的好机会。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索罗斯所料。在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的背景下,英国想要经济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放松银根,刺激信贷和投资的扩张。但是受欧洲汇率体系的规定所限,在其他成员国不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况下,英国单方面降低利率,势必会造成英镑疲软,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国内维持高利率的政策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它不得不请求德国中央银行施以援手,一同降低利率以维持汇率的平衡。而此时的德国联邦银行却担心利率降低引发通胀风险,而拒绝了英国的降息请求。
而此时,索罗斯早已瞒准了这一时机,他与其他的投机者正忙于扩张头寸规模,为他的“英镑狙击”积极备战。索罗斯率领了众多投机者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疲软货币,使得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拆借巨资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水平。
在“英镑狙击”中,英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索罗斯的攻击,比如请求德国降低利息率,并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阻止汇率下滑;但是收效甚微。最终英国政府遭受惨败,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不久之后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也相继退出。
相比较之下,索罗斯则是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役中的最大胜利者。面对英格兰银行的雄厚实力和英镑的“老牌世界货币”的地位,他从未惧怕退缩,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他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周密的分析能力,早早抓住了欧洲汇率体系的漏洞而发现获利机会,并积极为后来的“攻击”行动做准备。索罗斯大胆投人巨大资金,最终撼动了英格兰银行这棵“大树”,获利接近10亿美元。此次,索罗斯可说是- -战成名,很快就成为被世人所熟知的投资大师。
有人将他的成功归因于他的投资理论和投资技巧,也有人认为索罗斯不过是个运气好的赌徒罢了。无论是哪种原因,不可否认的是,索罗斯在做出每一个重大投资决定之前,都非常善于运用自已高超的判断力辨明市场走向。索罗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旦确定投资项目,就能够做到不受任何干扰,一往无前地执行到底。
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索罗斯始终笃信自己的无效市场理论。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在看待股市时,要把它当作是一个无序的、非理性的无效市场。索罗斯还认为,市场与投资者形成互动关系,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加剧投资者的不理性,让市场越来越复杂。面对这种状况,索罗斯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什么也不去管它,什么也不去做。
由于金融市场表象与参与者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反射性),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要比自然规律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够简单地移植到从属于社会学范畴的金融市场。在风起云涌的股市中,确实会有人挣到钱,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是个高收益.高利润的市场而踏人股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投资者要想避开投资市场带来的诱惑,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索罗斯常常给工作人员讲述另一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故事。巴菲特在1955年解散了自己庞大的合伙企业,远离了市场。当时,美国股市热火朝天,科技股、电子股票的升值都在几倍之上。但是,从事股票投资的巴菲特却公开表示说自己已经无事可做了。
巴菲特认为,所有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其内在的价值,他没有办法找到其中的差距。巴菲特因此不顾股东的反对,毅然解散了一百人的合伙公司。同时,他再三警告合伙人,一定不要去接触市场,因为“熊要来了”!
事后证明,巴菲特是精明的,他准确预测了美国股市即将崩盘的后果,不仅为自己保存了巨大的实力,还保护了很多投资者的利益。索罗斯一直对巴菲特的这个做法深表费许。他总是对下属说,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股市的高额投资回报是吸引投资者最多的地方,同时巨大的风险也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这时候,投资者想获得高利润又避开风险,思想上必然非常紧张和矛盾。很多的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赶紧抛售股票,可是,最后这只股票竟然上涨了;自己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等待其升值,可是股价却一直下降,这时候又后悔没有及时抛出。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在这种状态下,投资者往往会沉浸于许多关于股市变化的信息,自然地去阅读那些关于股市行情分析的报道,关注权威人士对股市的评价,留意股评文章,分析股市行情变化表,恨不得眼睛一刻都不离开股票,结果给自己带来的并不是收获,而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任何一只股票的运算并不是靠计算数据就可以准确地得出的。投资者不断分析过去的股价变化规律,希望以此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可是,这样也是无法做到合理有效的。因为股市是没有法度的,它常常是变幻莫测的。
索罗斯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在股市获利,那么就离市场远一些。市场和投资者双方的信息都不具有可靠性。这样的情况会造成每一个投资者对市场的理解有所不同,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因素在内,对市场的认识就变得千人千面、各有其理,各种偏见和缺陷夹杂其中。的确,每天身在股市中,距离市场太近,股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你,这样反而束缚了你的投资,最后会使你迷失投资方向,遭到市场的愚弄和欺骗。只有远高市场,才能够把市场看清楚,也只有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才可以躲避市场的诱惑。股市本身就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运行体系,加上投资者的思维和策略也是存在缺陷的,二者都有非理性的成分存在。
索罗斯不会像其他的投资者那样每天去观察分析,因为,索罗斯认为,股市的情况并不需要每时每刻去盯着。因而,他每周平均的工作时间不足一天半,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休假和娱乐。他认为,股市在平稳发展阶段的短暂被动中,投资者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对待。不能看到一些变化就急于抛售自己拥有的股票,要防止操之过急造成双重损失。这时候抛售股票。除了失去获利的机会外,还可能导致再进市场时花费更大的代价。所以投资者最好保持乐观心态,耐心地持有自己的股票。
他分析,股市投资的实际情况,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市在整体稳定时期的短暂变动,这时候的波动是短暂的,一般不会影响股市发展的总趋势;二是整个股市行情发生变化时候的短期波动,这种变化才需要小心,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要不迷失自己的投资方向,就要从市场之外看市场。索罗斯总是对下属说,要想获得投资的成功,就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去看清市场。
如果感到无事可做,就远远离开,什么都不要做。就像巴菲特从他的恩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一个道理:“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你找不到好投资的时候,这些时候,去海滩是个好主意。”而索罗斯曾经的投资伙伴吉姆.罗杰斯也说过:“任何人都可以学到的最佳投资法则之一是不做任何事,绝对不做任何事,除非有事可做。”无事可做的时候,这既让你得到了休息,又让你能够明晰市场的变局。
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
股市中有不少人爱随大流,盲目地相信股评家的评论,相信所谓的“小道消息”,而从不花心思研究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不愿看财经新闻了解市场形势。那种想赚钱的心理有时会使人失去清醒的头脑,陷人一片狂热混乱之中。这样的人注定是无法赚大钱的,甚至在市场波动中亏得一败涂地。
索罗斯向来批评这种投资作风。他说:“看不清股市形势时也去投资,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市场时起时落,人们有时持这种看法,有时持那种看法,这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当投资者拿不定该买人还是抛出时,却不回避-下,勉强投资,结果当然不会好。”
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困扰。当他们的投资系统告诉他们,没有值得投资的股票时,他们绝不会凭空压低自己的标准,勉为其难地进人市场。自然也不会有外界的制度,强迫他们行动。同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如果观望是更明智的做法,他们甚至不会使用资金去购买那种“防御性”股票,或者白白将资金投人到没有风险的国债中,从此忘了这回事。
对于索罗斯而言,没有行动并不意味着懒散。事实上,空闲对于索罗斯来说反而是最重要的。这使他有时间更加清楚地观察市场,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等待在投资大师眼中是有价值的。索罗斯认为,当你对市场没有主见时,就不要投资,就如维多,内达荷法曾说过:“市场老是打垮弱者,而所谓弱者不是指那些资金很少的股民,而是指那些没有主见的人。”失去主见,这个时候人投资者的心绪容易被市场波动所困扰,轻易改变投资策略,很难获取大的收益。
索罗斯认为,投资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对市场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这样才不会受股评家和小道消息的蒙骗,随意更改自己的投资对象,白白将资金花费在一些没有投资价值的证券上。索罗斯进一步认为,主见也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投资者应该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带到市场中检验。所以,投资者不但要有主见,而且要随时留意自己的主见是否是正确的。
“在交易所上班是重要的,但不一定每天都要去。我只有感觉到有必要的时候才去上班,并且这一天我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而其他投资者,每天都去上班,并且每天都做些相似的事。长期这样,他们很难感到哪一天和平时的日子有哪些不同,也就不容易敏锐地预感到特别日子的降临。”用现代社会流传一种说法来形容,索罗斯是“工作时拼命工作,玩乐时拼命玩乐”,只有在有必要的时候,他才去上班。
不过,华尔街从事证券交易和分析的人当中,大概也只有索罗斯一个人会这样做。其他交易者都习惯于勤奋工作,每天都去交易所关注股市的变化,随时浏览信息。
索罗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看到了走出工作室的价值,看到了股票交易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去上班,这看起来很勤奋。这样的工作方式,对其他职业也许必不可少,但不一定适用于像股市交易这样的职业。股市交易需要掌握来自不同渠道的大量信息,并对它们作出正确的筛选和利用。这是整天窝在办公室里所不能做到的。
索罗斯说:“不一定每天都去办公室,给自已留点闲暇时间,哪怕去散步或闲逛都好,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有利于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敏捷的反应和判断。”索罗斯会在闲暇时间里会见想见的政府官员或某些国家的金融决策者,或者对感兴趣的行业进行研究,阅读报纸杂志,这些都有利于他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做出合适的决策。很多投资者都形成了一种惯性,每天一早上班,工作8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这些人很少花时间去与政府官员见面交往,也很少去关注金融领域之外发生的事件。他们只习惯跟经纪人谈话,久而久之,这些人的视野渐渐狭隘,对股市变化趋势的感觉也变得不再敏锐了。
索罗斯和这些人相反,他在闲暇时间有时会找些有哲学头脑的人讨论问题,对那些不用头脑赚钱的人则不感兴趣。他总是能安排出时间,跟一些对他有帮助的人聊天。通过这种方式,索罗斯虽然不是每天都去办公室,却可以更敏锐更深刻地洞悉股市的变化。而且,他与一些政界人士的交往,往往能给他提供-些隐秘的信息,帮助他做出决策。这是整天待在办公室里得不到的。
一张一弛,成功之道。市场不是永远都有合适的机会,投资者要学会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并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便在将来投人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