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与“比索危机”
再看1994年索罗斯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也是因为他看准墨西哥此前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过于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基础之上、不堪一击的。
具体情况是:过去的墨西哥比较穷,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全球投资热潮中,它非常想借助于自己位于美国南部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顺道发展经济,于是分别与美国、加拿大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开始生效。
墨西哥政府希望这一协定能够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并没有错,但由于宣传过了头,让国内民众觉得墨西哥很快就要成为发达国家似的,这反而引起了国内的强烈不满,认为墨西哥在这个协定中的付出大于所得,不划算;并且更严重的是,从此以后墨西哥将融入全球经济,受美国的牵制太大。
伴随着这种思潮,墨西哥国内民主运动风起云涌,总统候选人遇刺身亡,墨西哥政府本来还想宣布货币贬值的,这时候更不敢了。由于经济开放后外资大量涌入,墨西哥国内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墨西哥货币比索汇率高估,所以不得不用美元来支付外债,但这种局面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1994年12月20日,面对庞大的外资流出、外贸逆差、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比索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15%。而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比索立刻贬值15%!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时候的这种贬值措施已经太晚了。一方面是墨西哥的外汇储备已经没有了,另一方面是墨西哥的外债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一旦外资撤退必将造成惨重损失。
事实正是这样,比索与美元挂钩的当天就下跌了25%,学术界称之为“比索危机”。
这一切被索罗斯看得一清二楚。早有准备的索罗斯对此发起了猛烈攻击,墨西哥不得不仓促应战,原来的一点外汇储备很快就被消耗一空,于12月22日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汇率连动,实行自由浮动。
汇率自由浮动的结果是什么?很容易想到,原来被高估了的汇率迅速下跌,在墨西哥国内造成比索贬值和股市崩溃,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把墨西哥逼到几乎要砸锅卖铁的地步,它自己却因此获得巨额投资回报。
不用说,表面上看这是索罗斯在乘人之危,而实际上墨西哥危机的真正原因是比索贬值—是经济改革开放步伐太快、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资金流入、政府决策失误以及政局不稳综合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