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重新操刀
只可惜,当时量子基金的这种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在1981年第一次出现了亏损,基金净值下降了26%。
当时的索罗斯判断美国国债市场会出现一波较大上升行情,所以用借来的银行短期贷款大量买入长期国债。结果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他持有的长期国债损失了3%至5%,量子基金首次出现利润下跌,下跌幅度高达22.9%,大批投资者离他而去。
由于资金赎回压力大,量子基金规模从之前的4亿美元压缩到2亿美元,公司资产也减少了1.93亿美元。这一情形差不多延续到1984年。
1984年,索罗斯看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决定还是恢复原来的做法,收回原先的资金发包方式,自己亲自操刀。但显而易见,这时候的基金规模已经比初创阶段大了许多。为了管好这只基金,索罗斯开始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好汉三个帮”效应。
1985年索罗斯做多马克和日元,对赌美元兑日元贬值。在这场大规模投入行动中,索罗斯一共赚得约1.5亿美元,一下子就打响了量子基金在华尔街上的名气。1986年量子投资公司的财富增加了42%,达到15亿美元,而当年索罗斯个人从中得到的分红就有2亿美元。
到1992年9月,索罗斯采取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投资行动—狙击英镑,使它臣服—从此,他一举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投资家。
这样的好景到1996年有了大转折。1996年量子基金的投资业绩相当糟糕,直到1997年6月末仍然没有起色。具体地说是,1996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了22个百分点,可是量子基金却亏损了1.5个百分点;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业绩虽然增长了14个百分点,可同期道琼斯指数却增长了20.6个百分点,完全可以说乏善可陈。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量子基金的业绩,完全比不上随随便便买上一只美国股票。
但读者千万别忘了,索罗斯具有常人不具备的分析能力和胆识,曾经多次准确预见金融危机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并提前空仓;而预测某个行业或公司具有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对他来说更简单,他多次从这些股票的上升中获得超额收益,并在市场下滑时因为卖空股票而赚钱。所以,虽然当年的业绩很糟糕,可是长期来看发展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
截至1997年索罗斯引爆亚洲金融危机前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量子基金从原来的400万美元增值到60亿美元。简单地看规模好像只增长了1500倍,而实际上它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万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69年投入量子基金1万美元,1996年末已经增值到3亿美元。
不过回过头来看,索罗斯的投资技巧在20世纪90年代才趋于成熟,量子基金的收益也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积累起来的。无论1992年的狙击英镑还是1997年引爆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在兴风作浪中可谓名利双收。几次大规模的货币狙击战,不仅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一跃成为全球金融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并且在我国也开始家喻户晓。
要知道,量子基金虽然只有60亿美元规模,由于它实行的是杠杆融资政策,只要有需要,这60亿美元可以发挥出几百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效应来,从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谁都无法小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