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1992年熊市股底的第一阶段时间短暂,抛售高潮、自动下跌、二次测试经历不到两周,如图5-4中的A点所示。尽管时间短暂,成交量或多或少、抛售压力持续下降(HIV点)、购买力增大(C点),这些都表明了有效股市股底渐渐形成。然而,主要股市股底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形成,消息灵通的投资者已经在数月前开始为股市股底形成做好准备。
股市走强信号的出现可能使一些投资者认为股市股底过程已经结束。但在此之后,投资者确实做了额外的准备工作。股市走强阶段,股市成交量多于二次测试阶段的成交量,1982年3月22日股市出现了90%上涨交易日。
这次股市回升持续了一个多月,随后抛售压力急剧衰减,购买力飘升。然而,尽管在股市回升后期股市建设性发展,成交量增加(D点),但是股市未能突破最初支撑价位高点。随后股市经过短暂回落,股市再次回升。随着股市成交量的增加,股市达到前次回升水平,还是未能突破最初支撑价位高点。两次股市回升的失败说明供应仍是股市的重要影响因素,股市股底尚未形成。
1982年主要股市股底最后阶段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内股市呈下降趋势且股市进行抛售,测试3个多月前也就是1982年3月出现的股市抛售高潮。虽然
这段时间抛售压力上升,但1981年9月其长期下降趋势仍然存在,这意味着尽管股市回落,但股市似乎不大可能形成新的熊市趋势。
股市另一个二次测试形成后,股市开始短暂回升。但不久股市回落,股市股底的第三个二次测试形成。随着成交量的明显增加(F点),股市似乎重新焕发活力。股市走强信号形成。然而,1982年7月中旬股市走强达到高点,8月股市跌至股市股底,股市股底已经形成。
这次股市明显突破可能误导一些人认为股市下跌后股市新的上涨趋势己经开始,但是还有一些证据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股市突破阶段成交量减少(G点),这意味着股市没有新的供应。另外虽然7月底至8月初抛售阶段,抛售压力大幅上涨,但是由于其低于抛售高潮时的低点,股市抛售压力长期下降趋势仍未结束。鉴于成交量减少,抛售高潮低点下方出现中断,股市突然跳空点形成。
随后股市走强出现,成交量激增(H点),两个90%上涨交易日的形成确定了股市突然跳空点与股市股底形成过程的结束。与此同时,股市抛售压力下降,购买力相应上升。股市走强信号可被看成跨越股溪,随后股市上涨持续到9月底。
股市温和回落,成交量减少,这说明股市最终支撑价位形成,此次最终支撑价位低于先前股市走强时的50%。如前所述,如果支撑位等于或大于股市走强的50%,那么最终支撑价位(也作回至溪边)的形成合情合理。因此,多头头寸出现便有了保障。虽然新多头头寸远远高于最终熊市低点,但在19822000年长期牛市中其取得了可观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