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初熊市开始,9个月之后(也就是1966年10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说明新牛市开始。从1967年9月至1968年3月牛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持续下降近10%,牛市中断。自此之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再次上升。
1972-1973年主要股市股顶初始阶段
从图2-2可以看出,此次跌后回升持续2个月在5月初达到顶峰,随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在8月达到最低点。自最低点之后,股市在未来两个月内持续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于10月中旬升至牛市最高点。然而,自8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低点以来,股市两周内成交量急剧减少,股市回升受阻。巨大的成交量预示着最初供应点(PSY)的到来。自6月初抛售压力指数一直上升,这说明最初供应点的到来,股市回升阶段股票售出增加。10月的两个星期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升、抛盘压力继续增大,意味着股市供应的增加。
然而,购买力指数上升表明股市需求明显。最终股指回升迅速得以恢复并在11~12月升至最高点。尽管威科夫经典股顶总会出现购买高潮,但1969年股市股顶更好地证明了威科夫的另一原理—努力与结果规律(就巨大挤油交易成交量而言)。
图2-2中的A点显示,尽管股市成交量巨大,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1月29日达到最高点后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在股市回升过程中,虽然成交量巨大,但股市未呈现上涨趋势,说明这一阶段投资者正疯狂地卖出股票。在最初供应点处出现抛售增加的第一迹象,随后股市挤油交易从股市回升高点开始,预示着股顶已经到来。价格变动真正确定着股市股顶是否形成。
股市挤油交易维持大约一个星期,股市不见任何起色,需求随之枯竭,价格也开始回落至自动下跌点(AR)。在自动下跌点虽然成交量涨落不定,但抛售压力增大明显说明卖家惶恐卖出股票。然而,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再次出现回升,并在图2-2中的B点二次测试点重创新高,价格还没有做好持续降低的准备。在这次股市回升中,成交量较少,没有任何增加。这两个方面都说明,股市回升潜力有限。
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也说明了股市回升时需求匾乏。但是,2月股市继续下跌,成交量减少,而抛售压力名义上上升。但实际上,在2月初或3月中旬,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低于其1月最低点,而抛售压力最高点低于其1月上旬最高点。3月相对较低的高点表明卖家观望情绪严重,准备迎接股市回升。这次回升是股市股顶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而不是新牛市的开始。股市股顶形成的最后阶段将在下一章中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