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私有财产的概念产生以来,大多数时期老百姓都将占有财产的多少当作成功与否的标志。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经济建设摆到第一位的时候,这种风气尤为炽热。“欲”字从谷从欠,字面上看就是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谷子不够多,这正是对占有欲的心理根源最经典的阐释。对私有财产的追求完全不需要鼓励和动员,只要不加限制那种欲望便会喷薄而出。
财富会以很多种形态出现,比如粮食、房子、汽车等消费型资产,或者是股票、债券、期货等证券资产,还可以是古董、字画、书法等文化产品。虽然每一种东西都有其不同的用途,但从财富的角度来说,它们都可以通过货币实现等价交换。虽然这种等价交换实现了不同物品之间的价值对比,但也正是这种交换,让人们很容易将现金看成所有财富的终极形态。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现金和实物财富相比仅仅只是一种计量符号而已。之所以将现金当成财富王者,正是和平时期人们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下对现金形成的偏见。
冷冰冰的现实告诉大家,现金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对应的实物含量不断下降几乎是所有货币的宿命。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茫然不解地不断追问,为什么我的存款会不断贬值?为什么我的钱包会越来越瘪?为什么我的生活会越来越难?
现金,在脱离金本位以后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财富,而只是真实的财富之间的一个代换中介,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不断向我们证明这一点。金本位是一种货币发行模式,这个词对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过专业了。
换个角度,我们从历史中“钱”的形态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黄金和白银自其被人们发现以来很快就充当了硬通货的角色,不管皇朝更替都能留传几千年而至今不改。但因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都是小额交易,黄金和白银使用起来实在不够方便,于是各个朝代便同时铸造小额钱币以供日常流通。
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以战刀的造型铸造钱币,或者那时候就已经将战刀的杀戮气息也铸进了货币当中。自从这种钱币出现以后,它们便直接变成了货币发行者变相征税的最有效工具。
在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多发行10%的货币进入流通,那么所有的物品价格就会提升10%,而人们原来手里相同数量的现金购买力使下降10%,这就等于将原来其他人的财富直接划给了货币发行者。如果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每年新发行的货币就不能超过新产生的财富,如果由黄金来代表社会财富与货币发行挂钩,那么这种做法就叫金本位。
金本位也确实在很多时期执行过,比如1971年之前的美元就是金本位的,那种制度下货币增长与黄金增长同步,它有一个物的规定性,不可以随便超发。清朝各钱庄发行的金票和银票也可以流通而且购买力稳定,实际也是金本位制度下的货币。
但小额货币发行时却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发行人同时也是权利掌控者,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会利用各种名目超额发行,不管是汉唐盛世的和平年代还是军阀割据的战乱年间,这种情况都没有停止过。
目前钱币收藏市场上,汉朝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了2000年的历史,但是存世量依然非常巨大,就是当时货币滥发的结果。在铸造币不停放量的过程中,民众手里的钱币购买力自然会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正是这种从无间断的攫取,才是货币持续贬值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是动荡的年代贬值速度越快。到处都是钱生钱的财富传说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作为普通的散户群体,一方面是急剧膨胀起来的投资热潮,另一方面却是专业知识的极端匮乏。正是这两者形成的恶性循环,才使得日益浮躁的人们离财富越来越远。
现金,让我们撇开这个中介再来直接观察财富到底有些什么特征,这时候你会发现,各种能被当成财富争相占有的物品中,都有能满足生活需求的本源属性,而能换成钱则只是这种本源属性的市场评价而已。
以房子为例:最本源的属性就是给人提供了住宿功能,只有当其和货币等同起来的时候,才会带出很多奇怪的对比。比如一个人在鄂尔多斯花50万买了一套房,住进去后他就有屁股下面压着50万的感觉。后来到深圳市区看望同学,发现同学住着同样面积和装修的房子,而市价却是500万。看完后和同学比较一番,发现自己和他不管是在学校的时候还是走上社会,能力方面都没有多大差距。
回去再住进原来的房子时就想,我这房子要是在深圳那也是500万的价值。想得多了便将鄂尔多斯和深圳的地域差直接忽略不计了,于是便有了屁股下压着500万的感觉。
这就是人类奇怪的思维,他们会通过“感觉”、“意义”等外在的东西将逻辑上完全不相关的事件串到一起。同样的道理,股票仍然有其基本属性,那就是对公司相应比例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收益的所有权。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则同样属于市场属性,是建立在基本属性的基础上的。
还有可以代步的汽车,传承了历史文化的古董,名人字画等等都是因为其基本属性才能列入财富的范畴!不管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它们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基本属性都不会变化,这才是财富的本源属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而现金作为一种信用凭证,也仅仅只是财富的一种计量单位而已!并非真是什么财富中的“王者”
既然现金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且事实证明一直处在不断地贬值过程中,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将现金当成财富的标杆呢?这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和平的年代中,现金因为很明确的数字概念,给人一种相对稳定的感觉, 100元放10年它仍然是100元,仅此而已。但当撇开现金这个中介看财富的本源时你会发现:财富的真正价值完全和现金无关。
稳定平安的生活是大多数平凡人的梦想,之所以挤破头的想当公务员,正是现时公务员从待遇到生活都比其他职业要稳定和有保障的多,但人们心理上的这种追求却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现实情况格格不入。因为人们对价值评判的主观性特征,表现在价格上时从来就是起伏不定、变幻无常的。
就算是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如此少见的稳定大环境下,财富的动荡都从来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商场还是战场,一旦进入便必须习惯动荡,而股市则是一个更加突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