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成神奇指标:五大规律测大盘
汉语中,一个“融”字含义丰富:冰雪融化与融有关;其乐融融亦与融有关。但这里要为读者解读的“融”,是取其“流通”之义。
凡股市涨跌,无不与资金、股份的流通、变动有关。想买股没钱怎么办?想卖股无券怎么办?此时融资融券应运而生。随着两融业务开启并发展至今,4年半时间从无到有,如今已覆盖沪深两市900只标的,占A股个股总数比例约为35%,不断刷新的融资余额已逾6600亿元,融资融券交易也占到A股成交比例14%的水平。可以说,如今的两融市场,已不再是附属A股的“小伙伴”,俨然成为能通过自身力量影响A股这一巨大轮轴转动的重要推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4年半以来,指数所经历的涨跌轮回过程有限,但在两融世界中,着实有不少参数、指标值得投资者参考,尤其是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在与深证综指走势相叠加之后,更有指示上升下降通道上下沿以及年度顶底之功能。
可能读到这里,你不免疑窦丛生:两融指标真能如此神奇?那么让我们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一、融资余额环比增速,五大规律测大盘
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对深综指涨跌有预示作用。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启动。细细数来,两融市场已经历4年半风风雨雨,从初期几千万元的“羞涩”尝试,到如今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突破6500亿元;从不足百只试点标的开始,到如今覆盖沪深两市900只个股,两融市场,尤其是融资市场的成长可谓有目共睹。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0月16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飙涨,已达到6685.38亿元的历史新高,9月15日这一数据还仅为5655.78亿元,这一过程仅历时19个交易日。若以此简单换算,融资余额从无到有达6685.38亿元,仅需125个交易日,即以当下两市融资余额增长速度计,不到1年就可完成实际历时4年半的成长。
此前,在《每日经济新闻》10月16日《A股融资余额史上最神速暴涨10天6000亿变6500亿》的报道中提到两个重要数据,即A股两市融资余额占可融资标的流通市值比例,以及月融资买入额占可融资标的成交额比例分别为3.5%和22.82%(均截至10月14日)。瑞银证券认为,相比台北股市见顶时5%和29%的可参考数值看,A股两融市场成长尚有空间。
事实上,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成交比例日趋递增,2014年10月16日,占比已高达15.32%,这个带杠杆效果的专业市场对A股的整体影响力争在增大。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2010年至今的两融数据进行了梳理,试图从中找到具操作参考性的指标。记者先后测试了融资余额、期间融资买入额/偿还额、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成交比例等多个指标的可参考性,最终找到融资余额环比增速这一“神奇指标”。
所谓神奇,是因将上述指标与深证综指相叠加时,在月线级别上,无论指数处于下降通道还是上升通道中,上述指标总会发出某些信号。之所以选取深证综指作参照标的,是因市场普遍认为,相比沪指或深成指,深证综指更具代表性,更符合投资者对行情的真实感受。
在进行叠加后,记者发现融资余额环比增速有以下5个可供参考的规律性现象。
二、增速与行情明显背离,预示大级别顶和底
深综指环比涨而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跌,预示指数可能转而下跌。反之亦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两融市场所走过的4年半时间里,虽然深综指涨跌轮回有限,但也经历了2010年1412.64点高点和2012年724.97点低点,恰恰就在上述两个顶底,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出现了一定的指示性。
盘面显示,2010年3月两融市场开启,当时深证综指点位在1211.25点,在经历3个月回调后,指数于2010年7月2日下摸890.24点,随即展开了一轮超过500点的上涨,最终在2010年11月11日当天,指数冲击1412.64点之后收出长上影,继而后续走跌。
记者注意到,当提取2010年6月~2010年11月的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2010年4月、5月,由于两融市场刚刚开启,数据失真),对应上述时段深综指走势,形成明显反差。
首先,2010年8月,深综指位于1166.5点(指当月最后一日收盘点位),当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为49.97%。2010年7月深证综指位于1075.44点,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却为68.96%。两者间之间形成背离,即指数攀升,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却下滑,或说明当时市场人气渐冷。
其次,2010年8月和2010年10月,深综指点位分别为1166.5点和1303.85点,后者高于前者;但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分别为49.97%和48.34%,后者低于前者。指数相对高位是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反不如指数低位时水平,由此形成背离。
2010年11月,深综指走势较10余额再有上冲,但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再度萎缩。自2010年11月月中开始,深综指回调。由此可见,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先于指数萎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从深综指月线看,将2012年1月和11月相比,虽然后者比前者点位更低,但融资余额环比增速也出现背离:2012年1月增速为-6.84%,2012年11月增速为-0.7%,虽然同样是负数,但11月较1月的萎缩幅度已经明显减少甚至趋于持平,说明当年11月融资客已不再一味收缩战线,这在2012年12月体现得更明显,当月融资余额环比增速陡增至14.65%,展现出融资客重新进场的热情。
三、下降通道中增速升至约15%预示反弹高点
指数位于下降通道时,月融资余额增速达15%,要警惕指数下跌。
若将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这一指标放在2010年11月~2012年12月这一深综指下降通道时间段中,也有一些规律可关注。
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深综指从1412.64点跌至724.97点。此间从深证综指月度指数看,共出现6次反弹,《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指数有4次在反弹高点或处于高位区间时,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指标总是巧合地在徘徊在15%附近。
比如2011年2月,深综指为1295.81点,与之对应的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4.89%。盘面看,深综指于2011年1月6日阶段性调整,从1310.08点跌至1月25日的1128.25点,此后开始反弹,并于2月22日上探至1301.63点。3月指数基本保持横盘状态,但在月底数个交易内未能顶住压力,连续下跌。
2011年7月,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7.59%,此时深综指为1178.7点,为阶段性反弹高点。对照盘面,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6月20日,深综指到达阶段性最低点1068.21点,此后开始反弹,20个交易日中16个交易日收阳,并于7月18日到达阶段性顶点1238.35点,此后深证综指开始新一轮下跌。
2012年2月也出现了类似情形。2012年2月,深综指为956.99点,对应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3.66%。记者查询当月盘面,发现2012年1月指数出现一轮反弹,2月保持上升势头,一直延续到3月上旬,此后盘面快速回落。而在2月末与3月初,深综指均处于相对高位区间,3月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5.43%。
此外还有2012年5月。从盘面看,深综指当时接近熊市底部。2012年1月,深综指开始了一轮反弹行情,从797.17点升至1020.29点,当市场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时,行情突然生变,深综指再次下跌,3月30日下探至885.19点,随后指数再度反弹,于5月8日触及983.63点的阶段性高点。记者注意到,2012年5月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7.67%,仍属接近15%的数据。
四、上升通道中增速降至零预示调整结束
指数位于上升通道时,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近0或为负数,预示指数调整或结束。
下降通道如此,上升通道类似。从走势图可看出,自2012年12月4日创出阶段性低点后至今,深综指走上慢牛之路,但路途并不平坦,其中经历了不少阶段性调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当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接近0甚至为负数时,深综指往往阶段性调整见底,盘面开始一轮新的反弹。
比如2012年11月深综指下跌见底,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此前在10%附近连续震荡后,11月增速降为-0.70%。2013年6月25日,深综指下探至815.89点,为阶段性低点,此后一改颓势,再启慢牛之旅。对照指数和月融资余额增速的图形,记者注意到,2013年6月深综指处于上升通道调整过程中谷底位置,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0.41%。在2012年12月以来开启的牛市中,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共出现5次接近0的情况,其中4次相对应的是深综指在阶段性的调整中见底,开始反弹。
五、大级别底部后增速猛增至30%以上
在指数下跌已久的背景下,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突增逾30%,指数或反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与深综指对照时,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在大级别牛熊转换的拐点区域也显现出一定的指示功能,即当市场触底反转后,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会突破30%的束缚。
盘面显示,深综指自2010年11月下跌以来,期间虽有反弹,但直至2012年12月4日指数才反转。2012年12月31日深综指收于881.17点,2013年1月4日,指数高开低走,收于877.36点。当月深综指累计上涨3.23%。
两市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自2011年4月以来,一直维持在-10%~20%区间内,2012年1月甚至降至-6.84%,期间增速虽有反弹,但从未超过20%。不过。这一现象在2012年12月出现变化,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从2012年11月的近0升至12月的14.65%,2013年1月更是快速上升,成功突破30%的瓶颈,最高达32.88%。
此外,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以周为单位进行分析,发现在2013年1月,融资余额周环比增速相对其他月份,处于相对高位且较为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欲突破30%这一瓶颈,不仅需要融资余额增速快,也需要一定的持续性。
从常态看,两市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一般在-10%~20%区间内波动,2013年1月突增至30%以上,这次突破则恰恰对应深综指走势反转,或可视为大级别底部来临的信号。遗憾的是,就目前为止两融交易4年半的有限经历来看,上述现象是巧合还是蕴含了某种规律,还需待下一次牛熊转换时才能见分晓。
六、9月增速回落预示大盘调整将至?
今年8、9两月,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持续下降,警惕对深综指下跌的预示性。
融资余额环比增速除能在大级别行情中提供参考外,对次级别行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典型者莫过于2013年2月~3月。当时深综指自2012年12月4日下探至724.97点后,后续展开200多点反弹,历时3个月,最终在2013年3月7日阶段性见顶于980.1点,之后指数出现近百点回落。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为14.65%;2013年1月,该数据攀升至32.88%,与指数走势同步,显示出市场做多热情。但自2013年2月、3月,虽然指数惯性爬升,但融资余额环比增速激情不再,两个月数据分别为19.63%和18.06%,2013年4月进一步降至8.37%。
2013年5月进一步显示背离可能引起的回调。当年5月深综指阶段性高点超过1月,但融资余额环比增速显示的人气却低于1月。如果在2013年2月,投资者发现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相比深综指指数走势出现背离而有所警觉,那么就能对接下来的近百点回调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就显示出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对投资者确有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情况与当前市况非常相似。
从深综指月线看,自2014年5月开始,指数急追猛赶,形成了一波不错的行情,5月至10月连拉6根阳线,其间深综指仍于10月9日创新高1357.86点。但与指数走势大不相同的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数据,让人对回调产生警觉:据iFinD数据显示,2014年5月~9月,以及截至目前的10月,两市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分别为-0.59%、3.05%、9.08%、18.2%、16.79%和10.06%。即融资余额月环比增速自9月开始,已不再跟随指数冲高而转向萎缩,出现疑似提前见顶的信号。
既然警示风险,那我们不妨再看看近期哪些个股遭遇大额融券卖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周(10月13日~17日),两市融券卖出额前10名中,充斥大量的银行、券商股。位居卖出第一的是中国重工,融券卖出量为1.33亿股;其次是京东方A,融券卖出量为5012万股,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和浦发银行则分别位居融券卖出第4、5、7、9名和第10名,融券卖出量分别为4972万股、4591万股、4067万股、3690万股和3599万股。从10月20日板块表现看,银行、证券板块涨幅分别为0.45%和0.52%,位居板块涨幅榜倒数第4和第5名。
万众瞩目的股指期货正式登台亮相,而融资融券启动也已进入第二周。从第二周融资融券交易情况来看,交易量正如预期中逐渐放大,特别是融资交易大幅增长,融资余额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而到周四,沪市单边融资余额已突破亿元,深市余额则达到4798万元。
与上周融资融券试探性的交易有所不同,本周机构开始了集中放量介入指标股的阶段。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凡是机构大手笔融资买入的个股,尽管短线曾经被套,但随后往往都会出现较强走势,并成为市场热点,例如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金融股尤其明显。
此外,从本周后半周开始,机构融资偿还金额开始突然增加,或许机构的操作已开始显得谨慎,股指期货推出前,本周四市场出现大幅调整。
七、融资买入放量明显
上周,融资融券启动,3月31日~4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仅为4000余万元,而累计融资买入量也仅有6000万元。可以说在启动初期,机构大多都还处于试探性的交易阶段。
不过,从上周五开始,融资融券金额突然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天,沪市单边融资买入量就达2207.7万元,本周一沪市融资买入量更是创纪录达到4037.7万元,深市融资买入1041万元,两市合计融资余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387.3万元。而本周二,尽管融资买入额有所下降,但融资余额进一步放大,沪市融资余额9217万元,深市融资余额达到2804万元。而本周三,沪市融资买入金额继续萎缩,仅成交796.5万元,融资余额较前一个交易日下降到8948万元,而深市融资买入金额超出沪市,为942万元,融资余额3144万元。
截至本周三,沪市累计融资买入金额较上周继续增长,达到8786.3万元,深市累计融资买入金额达3980.2万元,两市累计融资买入金额也达到12766.5万元。
本周四,沪市融资额再度放大,达到2091.7万元,融资余额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309.9万元,而深市融资1660.7万元,余额4798万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本周二开始,由于股指期货上市在即,机构对大盘未来走势出现明显分歧,在融资融券操作上也开始谨慎起来。沪市融资偿还金额明显增加,其中,本周二沪市融资偿还1433.6万元,而周三再度偿还1065万元,周四沪市偿还额也有730万元。
八、主题投资机会初显
随着融资融券交易日益活跃,机构融资买入的个股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其实,上周机构重点买入的长江电力、中兴通讯和西山煤电等,都一度出现较强的走势。而在本周,这一特点更为明显,但凡被机构大手笔买入的个股,往往都出现较好的表现。分析人士认为,具备机构融资买入题材的个股,其主题投资机会已经来临。
那么,哪些个股在本周被机构看好,并融资大笔买入呢?很明显,都是90只标的证券中的权重指标股。
首先,金融股从上周五便受到机构追捧。当天,沪市成交相当活跃,融资买入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个股就达到5只。值得注意的是,在买入超过100万元的个股中,除了中国联通成交264.9万元外,其余均为金融股。其中,华夏银行当天买入高达188万元,融资余额为252万元;中国平安融资买入513万元,融资余额737万元;而工商银行当天更是买入997万元,累计余额高达1004.6万元,成为当时沪深两市融资买入余额最多的个股。同时,具备金融题材的辽宁成大,当天买入金额109.5万元。此外,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海通证券和北京银行都发生了融资买入。
从接下来的行情可以看出,这类个股自从被机构盯住之后,已经开始酝酿反弹。尽管本周一金融股普遍调整,但周二开始全线上涨。例如,中国平安周三大涨近4%,创出本轮反弹的新高,而周三后的走势继续震荡走高。同时,中信证券周一融资买入金额为1970万元,周二随即上涨3.3%,随后继续保持强势。而泰达股份作为深市为数不多的金融股之一,周一融资买入额为105.8万元后,周二该股大涨6.56%。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五粮液。4月12日和4月14日,机构两天共累计融资买入近600万元,该股也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此外,辽宁成大从上周五开始,几乎每天都有机构融资买入,尽管本周也出现了融资偿还情况,但该股走势却异常强劲,本周连续收阳,周涨幅近7%。
为何机构大手笔融资买入的个股,往往随后会出现板块性的走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还是由于这类个股受到了市场的认同。
首先,作为能够率先参与融资融券的机构而言,肯定是券商中选优的客户,更是投资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们的选择,往往会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其次,这类个股往往都是大盘指标股,前期涨幅并不大,因此下跌的空间极为有限,也就是说相对风险较小。第三,在A股市场上,融资炒股一直都是操作上的大忌,在以往的混乱时期,很多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往往都是融资炒股的人。不过,到了现在的相对成熟市场,这类机构借钱都敢买的个股,显然是经过机构慎重的研究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因此自然短线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九、融资融券渐成市场风向标
周一,沪市融资金额大幅放量至4037.7万元,较上周五增长83%,而本周二,上证指数便大幅上涨31.99点,涨幅1.02%。
不过,周三,交易所公布周二的融资融券数据后,市场发现,周二机构融资额大幅萎缩至1744.4万元,同时机构还偿还了1433.6万元,这在以往还从未发生过。于是,周三大盘迅速转弱,最终仅仅上涨5点。融资融券的交易情况,对于后期大盘的指导作用似乎越来越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机构之所以选择偿还部分融资额,主要原因还是对后期走势产生了一定分歧,特别是股指期货上市在即,究竟大盘如何表现,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周四,也是股指期货上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分歧更大,尽管融资额有所放大,但看不清后市,选择偿还融资的机构也在逐渐增多。周三的融资融券也说明了问题,融资买入额再度萎缩至796.5万元,偿还金额达到1065万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对融资融券关注度的日益提升,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对市场的指导意义也明显加强。每当融资交易大幅放量时,如本周初期,表明市场短线看好后市,大盘反弹的概率也较高。而一旦融资买入量大幅萎缩,甚至开始集中偿还融资时,则意味着市场可能面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