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群中流行着一种享乐的消费观念,他们每月的收入全部用来消费和享受,每到月底银行账户里基本处于“零状态”,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月光族”(每月工资都花光,俗称“月光族” )这个群体。
“月光族”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每月挣多少就花多少;往往穿的是名牌,用的是名牌,吃的是馆子,可银行账户总,是处于亏空状态;他们偏好开源,讨厌节流,喜欢用花掉的钱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认为花出去的才是钱;他们还常常认为会花钱的人才会挣钱,所以每个月辛苦挣来的“银子” ,到了月末总是会花得精光。这就是“月光族”的真实写照。
王小姐毕业于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已有两年,月薪4000元。王小姐喜欢逛街,或到大商场买衣服,每周至少一次。此外,每月还会在酒吧小酌两杯。这样,除去每个月的房租、生活费,一个月下来, 4000元往往不够花,有时候还不得不跟好友借钱。结果两年工作下来没攒下什么钱。王小姐今年已经25岁了,她很庆幸自己是个女孩,因为自己可以找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男朋友,并希望男朋友最好能有套房,这样她就不用为买房操心了。
由于是位女士,王小姐可能在成家方面需要付出资金的相对较少,但是她真的就不需要存有一定的资金了么?假如她能嫁一个“钻石王老五”还好说,倘若嫁一个收入平常的人,要想成家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再假如不是王小姐,而是张先生,再过两年就要面临成家的问题,月月花光,怎么买得起房?虽说不能以钱财作为婚姻的基础,但是真的会有女孩愿意嫁给一个没有一点积蓄,又买不起房子的男人么?其实与当地普通市民的平均工资相比,王小姐的工资算多的了。即便这样,她依然抱怨: "每到月底,我就两手空空,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下个月的薪水。
老刘, 33岁,是在某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一天挣25元钱,加上夜班,每月收入也不到1 000元。扣除吃、住及买烟开销后,他每月坚持给家里寄700元。算一算,两年下来,家里收到老刘16800元的汇款。试想想,王小姐的月收入是老李的4倍,可是两年下来,老刘与王小姐在储蓄上却有如此大的差距。看来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王小姐的理财智商还不如民工老刘。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收入问题。从事劳动不同,付出不同,收入自然不同。但王小姐每月消费4 000元还不够,老刘每月收入不足千元却颇有盈余,这个反差是不是过大了?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
像王小姐这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般在IT、金融、出版、媒体、艺术等领域工作。他们小时候在长辈的百般疼爱下生活,手里攥着亲人们给的零花钱,衣食无忧,学校里的学费、生活费大多也都是家里供给,所以已经养成了只知道消费不知道节省的习惯。一旦踏入社会,敢于超前消费、高档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花他人的钱享受自己今天的生活,把大量的钱花在服装、化妆、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花到两手空空,再去想新的办法。“月 光族”们可能没有想过,一般来说,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2~4年的未来,不仅要买房、结婚,还可能要赡养4位长辈(自己的父母和爱人的父母)和抚养至少1个子女。
所以说,“月 光族”要养成节约的习惯,算好每个月的支出后,把剩余的钱按40%的储蓄、30%的国债、20%的理财产品、10%的保险做好投资。如此,才有可能使未来的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