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理论
疯狂,我太太常对我说,就是指一次次的重复同一件事情,但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投资者就是不断地将股价推高到让人吐血的位置,却又希望这一次的结果不同。但这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来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一些原因。这些原因植根于心理学而非基于数学和经济学的预测。
有一个名为“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学派宣称,证券的价格正确地(几乎是瞬时的)反映出所有的市场资讯和期望。它说由于信息的出现以及股市价格因为最新信息所产生的瞬时的反应和调整这样的随机情况,使得我们无法从股市中获得稳定的回报。因此,这个理论假设,在任何时问里,股市都正确反映了证券的价格。结果是——当然是这个理论所宣称的结果,证券不会长期的高估或低估而让你获利。
在股市寻求投资获利的唯一方式就是买入并持有各种各样的股票。
该理论认为,既然股价反映出了所有可知的信息,而信息的产生是随机的,因此从任何分析中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不论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性分析。理论假设,每一个信息都被成千上万的投资者收集并加以处理,这个信息(不论新旧)都正确地反映在股价上。不管是通过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性的方式来研究历史数据并不能增加回报,因为过去的数据对未来的价格没有任何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曾经颁发给了这个理论的创立者。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就建立在发扬光大有效市场理论上面。很多书在用数学方法证明该理论。遗憾的是,这些经济学家像是盲目的标枪选手。他们不太可能精确地获得成功,但他们肯定能够吸引群众的眼球。
然而,另一些理论经济学家开始认为,这项理论本质上与事实相左。我们这些学院派的人只是认为,用这种理论来看待世界太愚蠢了,这就等同于宣称在数学的角度上来讲大黄蜂不能飞一样。这也证明,即使是一个专家。共至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为某一个论点给出了数学“证明”,我们还是需要查看其为了建立理论时所用到的假设,我们会看到,有效市场理论经不起检验。
齐尔卡和韦伯提到另一项在1996年完成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对待日本和美国时的表现一模一样。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对一只股票的研究越多,我们越有可能对其产生乐观的态度,也越有可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股票之中,让自己相信自己的分析研究。
对一只股票的了解不会滋生轻视,反而会产生信心。更严重的是,我们将会在下一个研究中发现,给以足够的时间,了解甚至会滋生不理性的信心。骄傲使人失败,先贤告诉我们。过度的信心会导致股市的失利。这两种情况都让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