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家庭护理行业正经历供给过剩。疯狂的疗养院行当中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陨落了,不少人的养老金就此打了水漂。其他公司也纷纷爆出过度扩张的利空,行业景气度瞬间跌至冰点。现在该罗杰斯出手了,他最喜欢研究看似无可救药的行业,以他的观点,等到行业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在刮骨疗伤中慢慢恢复了功力,增强了免疫力,一个行业的反转之时也将来临。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会重仓买入一只或者整个行业被他看好的企业。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贝弗利实业(Beverly Enterprises)。罗杰斯走访了几家疗养院,他注意到继“四季疗养院”的惊天诈编案后,很多护理保健企业都收缩了自己的业务,有些经营状况不太好的还出售了手中的亏损资产或者边缘性部门,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慢慢盈利。
贝弗利实业是由一位加利福尼亚的会计师于1963年建立的一家小型疗养院,最初的规模只是加州南部萨迪纳的三家地区康复医院。随后公司的经营策略一直在管理层的变动中左右摇摆,最终抵档不住市场风起云涌、遍地开花的众多疗养院的激烈竟争,倒在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破产的“手术台”上。将贝弗利实业挽救于绝命门的是当时已届花甲之年的罗伯特·文·提勒(Robert Van Tuyle),这位有40年从业经验的“老化学家”被请来对贝弗利施救。经过一番对疗养院行业的考察后,罗伯特认为,养老院行业未来仍然有增长潜力。于是他立即开始着手精简贝弗利,剥离与公司业务无关的资产,并将公司的发展方向侧重于长期的养老保健。
罗杰斯同时发现,美国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大约有六成左右的65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但因为“四季”阴影,几年来美国一直没有新建一家疗养院。现有的疗养院数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老年人护理业正等待着新的增长春天。吉姆投资了贝弗利实业,果然,罗伯特不久之后又从母公司手中购买了休闲山庄,作为整个老年人护理产业链中养老院的补充。
贝弗利实业从此在他的带领下飞速发展,其连锁疗养院从1971年的47家飞速扩张至1985年在45个州拥有1136家门店的规模。从1976-1983年,贝弗利实业因不断购并,其总收入翻了12倍,一举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索罗斯基金”不仅投资了贝弗利实业,而且购买了所有家庭护理行业的股票。贝弗利实业为“索罗斯基金”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仅1980年罗杰斯离开“量子基金”那年,贝弗利实业就上翻了近一番。
自从和露易丝分手后,吉姆断断续续交了几个女朋友,但大多数见过几面后便曲终人散。对于一个雄心勃勃、一心指望在股市暴涨暴跌的风潮中扣动扳机的金融职场人士而言,能够有心情陪着女人吃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消遣方式了。而这在女人看来无疑是一场灾难,“悲剧”不可避免地一再上演。
与女人约会并非是罗杰斯唯一的消遣,他参加了“宝马摩托车发烧友俱乐部”,有时间会开着摩托车四处舰车自由行。同样是“摩托侠”的马布瑞常常从伯明翰骑车去找吉姆,1972年9月7日的《德莫普利斯时报》上,吉姆和弟弟马布瑞开着宝马摩托车的照片给人印象深刻。吉姆长及耳垂的头发一边倒,宽大的眼镜盖住了半边脸,看上去更像一个文绉绉的游侠!马布瑞则是中分束发,圆圆的小镜片因为光线反射有些“油花”,给人感觉更像个艺术家。另一位名叫南希·哈士奇的靓丽女性则戴着太阳镜,神态悠闲地坐在吉姆后座上,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在三人灿烂的笑脸中一览无遗。
此后吉姆得闲时常常开车到伯明翰去会一会马布瑞,马布瑞有时也会开着车到纽约来找吉姆。两人有时相约从纽约或者伯明翰开回德莫普利斯,看望外婆和父母。吉姆成名华尔街后,马布瑞几乎成了吉姆的“新闻官”,他会定期将有关吉姆的报道集结成册,寄回老家和其他兄弟们。罗杰斯家族成员间的抱团关系令人艳羡不已,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吉姆父母从小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