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6天,作为首批进入注册程序的微芯生物终于完成注册,即将步入发行定价阶段。
7月1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同意微芯生物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企业及其承销商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一个多小时后,上交所官网显示,微芯生物的审核状态变更为“注册生效”。
尽管注册环节历时较长,导致公司错过科创板首批上市“早班车”,但从同意注册到注册生效,审核状态的高效变更,再次刷新了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速度。在科创板开市前夕,微芯生物IPO顺利通过注册,再次验证了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改革实质,将选择权交给市场。
在目前已确定的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仅2家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且均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而此次微芯生物通过注册有望为科创板送来首家创新药企业。
据了解,微芯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公司主要产品西达本胺是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
回溯微芯生物科创板“赶考”之路,公司于3月27日获受理,先后于4月23日、5月14日、5月20日回复了首轮、二轮及三轮问询。6月5日,公司作为首批上会企业,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并获得通过。6月11日,公司正式提交注册。这一大段路,走得很顺畅。
然而,到了证监会的注册环节却起了波折。根据规定,证监会收到交易所报送的审核意见、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及相关审核资料后,履行发行注册程序。发行注册主要关注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内容有无遗漏,审核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发行人在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证监会认为存在需要进一步说明或者落实事项的,可以要求交易所进一步问询。
据记者初步计算,从6月11日提交注册到昨日完成注册,公司共历时36天,其间微芯生物注册状态一直为“进一步问询中”。对于注册问询事项,市场揣测颇多。
随着昨日注册结果出炉,记者通过采访获悉,主要是因为公司对于一个在研小品种药物的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准则处理上,监管部门有不同看法,因此导致IPO注册有所耽搁。经过跟监管部门沟通,公司决定主动进行调整,最终顺利获批通过注册。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起案例,彰显了科创板的法治化精神。微芯生物依照公开披露的标准和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了调整,没有用既往IPO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窗口指导尺度,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在既定方向上不断前进,微芯生物案可以说是注册制的试金石。
此外,针对市场所质疑的注册时限问题,事实上外界有所误读。根据规定,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发行人根据要求补充、修改注册申请文件,中国证监会要求交易所进一步问询,以及中国证监会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等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因此,微芯生物是在有效的注册时间内完成注册工作。
近期,微芯生物的注册过程再次引发社会舆论对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争议。事实上,如何在增强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同时,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是监管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转变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方法,遵循市场规律,提升监管效率,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就为资本市场各项改革运行提供了“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