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喜欢接纳定律模型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了。价值投资也一样。因此,投资者往往会对很多简单易行的规则置若罔闻,比如,买进MSCI按PE评价排名在最后20%的股票。相反,他们倒是更喜欢依赖于自己的选股能力(尽管他们的能力根本就无从得知)。
对自身控制力和知识的错觉共同促成了这种过度自信。知识错觉让我们感到,因为我们掌握了知识,就一定要作出超人一等的决定。在直觉上,我们很容易会认为,拥有更多的信息会让你作出更合理的决策。但是,更多的证据已经揭露出这个观点的缺陷。现实的情况似乎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并不等于更好的信息。投资者经常会遇到信息提取问题—也就是说,在纷繁杂乱的噪声之间提炼出有价值的元素。
控制的错觉同样罪不可赦。我们都是神奇思维的专家—即,我们总以为能左右实际上根本就不能左右的事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艾米丽•普罗宁等人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这种行为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一项实验中,他们告诉参与者,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巫毒术。参与者每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为实验主持者,这个人要么是个让人喜欢的人,要么是个令人生厌的人)。“受害者”由实验主持者选择,并事先告知试验过程,而真正参与者的任务就是向巫毒娃娃的身上刺针(扮演“巫师”)。
但是在开始实验之前,他们与实验伙伴共处的时间极少(请记住,这些人既可能很招人喜欢,也可能令人讨厌)。然后,他们让“巫师”进入一个房间,让他们“想象受害人的形象,形成一个生动、有形的印象,但不要大声说出来”。之后,才让他们开始向巫毒娃娃的身上刺针。最后,实验主持者问受害人是否感到疼痛。由于“受害人”己经和试验主持者事先通气,因此,他会说,“是的,我有点头疼”。然后,扮演“巫师”的人需要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受害人”的痛苦是否有负罪感,程度如何。奇怪的是,对那些让人讨厌的“受害人”,他们反而觉得自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已经产生一种幻觉:在向巫毒娃娃身上刺针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心里本能地诅咒这些讨厌的“受害人”。
随后,他们继续进行了几项试验。其中一项实验是观看参与者看着被蒙住眼睛的人投篮,并要求这些参与者想象运动员正在投篮或是做热身等其他活动。与想象其他内容的人相比,认为运动员在投篮的人认为,他们对投篮是否得分负有更大的责任。
图14-8 应承担的责任度(1=不承担任何责任,7=承担完全必任)
最后,在一场真实的篮球赛中,他们要求观众评价某个运动员对球队的重要性及原因,或是要求参与者直接描述这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实际表现。比赛之后,再让观众评价他们对球队的表现应负多大的责任。同样,那些描述球员重要性的观众比只描述球员表现的观众,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大。(见图14-8)
在这几个例子中,那些考虑到“主题”(错觉,巫术的诅咒/投篮成功)的人会比控制对象(真相)表现出更明显的“神奇思维”。投资者肯定都曾认真考虑过自己选择的股票,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应为最终结果承担“责任”,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影响这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