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民中经常流传这样一段话:“炒股需要跟者国家走,要听管理层的话。管理层如何说,政策如何动,股市就有如何的变化,A股就是一个政策市。”这究竟对不对呢?难道听了管理层的话就能够快速学会炒股了?就能避免被套吗?究竟股市是受市场自身机制的调控,还是受“无形之手”的操纵与干预?下面笔者对此进行重点的阐释,让股民看清股市运行的真相,进而规避陷阱把握机会。
政策市有利于股民长期生存
政策市是指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目前,很多股民、学者,甚至专家都对A股市场的政策市多有垢病,认为A股市场具有暴涨暴跌的特性完全是拜政策市所赐,这其实有些冤枉政策市了。
首先,政策市不是A股的专利。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了全球各国央行都在行动,大量向市场注资;很多企业也被暂时国有化;很多投资市场为了对卖空、做空行为加以限制来平衡市场,还禁止裸卖空或者超额融券等操作,这些都是明显的政策市。最为著名的事件,耽是在美国当地时IBJ2010年5月6日下午,临近尾巾收盘的时候,即北京时间凌展2时M分,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演了一场令所有投资者惊讶的“跳水表演”,几分钟之内股指一度大跌998.50点至9869.62点,创下该指数114年历史中盘中最大跌幅纪录。当天美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就对此进行了调査,虽然当时对产生事件的结果没有定论,但为了避免相关事件再度发生,随即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了两种熔断限制机制。其一,对特定股票的交易会暂时中止,直到事态明朗时,交易所再重新开放股票交易;其二,特定股票的交易会继续进行,但交易要进入缓慢棋式。这两种机制可保证市场中大部分个股不失控,从而确保股指的安全。试想,成熟市场尚需要由管理层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控与管理,其他并不成熟的股市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政策市也不是洪水猛兽。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来说,政策市起到了规范市场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股市能够正常运转的作用。或许有些时候调控与救市过于生硬,在股民和外界看来有明显的政策操控痕迹,但这也是不得己而为之,因为市场本身还不完善,很多运行机制都不健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立,如果此时国家不干预,很可能市场就不复存在,这样的结果对股民来说将更加不能接受,所以此时的政策市如同一剂良药,虽然很苦,难以下咽,但为了能够生存必须喝下去。
笔者将A股市场建立至今的20余年的时间分成了几个阶段,发现有三个明显的拐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2006年和2010年。第一个拐点是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对联手违规操作。亿安科技”股票的广东4家投资顾问公司作出处罚决定一没收违法所得4.49亿元并罚款4.49亿元,同时详细披露了“亿安科技”股票操纵事件的前前后后,这实际上是A股庄股时代终结的一个标志。庄股时代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由于市场规模小、品种少、监管制度不健全,同时市场本身机制没有良好运转,很多不法之徒与上市公司进行内薄交易,与庄家勾结,通过绝对数量的资金来控制股民,操纵股价,因此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但随着泡沫的破裂,庄家搅乱了市场,卷走了大量资金,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甚至很多人从此彻底离开了股市,这里面受伤最深的就是散户。在1997-2000年间,经证监会査实确涉违规的上市公司就达1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一成多,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案件和上市公司因为证据不足而免于调査。证监会出重拳治理证券市场,引人机构投资者和更多的正规资金,大力规范市场交易制度,通过政策调控强制股市走上正轨,通过制度以及市场自身机制的运转让A股市场彻底告别了庄股时代。虽说A股政策市结束了“暴利”时代,但其也因此去除了一个大的毒瘤,终于可以正常地运行了。
这样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人们深思及长期借鉴的,因为,A股最初的10年,实际上是在途释一个投资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诠释从不正规到走向正规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经历,如今很多老股民在进行投资时就会更加谨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投资市场,不仅是股市和期货市场,还有很多的现货交易,以及形形色色的交易所。它们和1990、1991年的A股市场一样,容量小、品种少、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虽然有暴涨带来的“繁荣”,但由于没有太多的‘‘限制”也使得市场非常不安全,甚至很多交易市场就是非法的,这不仅会使走势暴跌,更可能发生投资者保证金被挪用,本金随时取不出来的危险。因此没有政策限制的市场,看上去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危机四伏,没有任何的保障,经历了庄股时代的老股民对此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说2001年庄股时代的终结,其真正的意义是让股民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至少市场规则开始规范起来了。
第二个拐点是2006年,市场不仅交易品种极大丰富了,而且随着基金、机构、券商、社保、企业年金、QFH等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市场容S、资金规模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股民可以打开A股的年线,通过成交量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之前,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是非常小的,经历了15年的发展,沪深两市年成交额才勉强过了1万亿元大关。而从2006年开始成交额上就发生了质变,2006年沪市成交额突破了5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了30万亿元,2009年突破了35万亿元,深市虽然更多的是中小市值的品种,但到2010年时,其年成交额也突破了24万亿元,而且还在逐年增长。很显然市场交易品种的增加,交投的活跃,以及市场资金构成的丰富与交易机会的增加,才是让市场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些实际上源于政策市。经历了2001年开始连续5年的熊市之后,股指跌到了1000点,此时管理层救市为股市引来各路的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到来,让市场重新焕发了活力,一波牛市由此而起。虽然说2007年“5-30”和6-20“是明显的政策调控行为导致的下跌,让股民感觉有些苦涩,但这也避免了资金对槪念股的疯狂炒作,避免了市场过热带来的崩盘危机。当然调控也不是万无一失,由于管理层调控经验不足,政策调控虽然遏制了中小盘个股的疯狂炒作,却将疯狂的资金退到了权重股中,使得A股在2007年7月之后上演了权重股的井喷,股指几乎不停歜地奔向了6124点。之后伴随着持续的政策调控,以及市场本身估值泡沫的破裂,股市进入到了残酷的熊市。到2008年年底,管理层又推出了4万亿元剌激计划来救市,股市在7个月时间里迅速实现了翻倍,让很多股民大呼幸福来得太快。很显然,这期间的牛市与熊市都与政策调控有明显关系,因此,2007-2009年是外界对A股“政策市”质疑最多的时间。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市场赢利模式过于单一,资金只能够单向做多赢利,而炒高之后又没有相应的做空机制,因此股市总是大涨过后再出现大跌,大跌后又大涨。由于管理层经验的缺乏,政策调控不仅没有让市场平稳,反而出现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这就引来了众多质疑声。
面对大跌大涨的局面,那么如何解决?这就引出了第三个拐点。2010年4月16日,A股第一个股指期货即沪深300股指期货上线了,A股告别了单向赢利时代,迎来了双向赢利时代,做空也可以赚钱了,这是整个市场赢利模式的巨大变革。因此从2010年开始,我们再来看A股的走势,全年振幅空间大大缩小了,个股炒作上也不再是疯狂炒高后又疯狂暴跌,更多的是在振荡,市场走势更为平缓。很多股民对这样的政策安排不甚理解,认为股指期货具有高风险和高门槛特性,普通股民很难直接参与,一旦股指期货上市就会被大资金更多地控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股指期货对股民来说同样有好处。
好处之一是其大大改善了股市的环境。管理层引人股指期货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股市走势更加合理,避免那种非理性的炒作,同时希望大置的资金长期留在股市中,避免资金大幅进出带来市场风险。之前由于只有做多才能够获利,那么要想通过资金更多获利就必须要制造大泡沫,但泡沫越大,破裂时资金出逃越坚决,一旦大量资金撤离股市,市场自然就迅速萧条起来,等待漫长的熊市过后,必须要有更大的刺激政策来救市,而救市结果就是大量的资金蜂拥而来,再次重演制造泡沫与刺破泡沫的过程。而股指期货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双向交易使得做空、做多都赚钱,T+0操作让资金有更多选择,可以说市场时时刻刻都存在机会,资金可以一直留在市场中进行操作。
好处之二就是普通股民即使不直接参与股指期货,也可利用股指期货。在笔者《嫌在起跑线:股市赢家模式》一书中第三章的第二节就推出过“股指期货实战操作系统”,其中明确提到了两点,股指期货带来的丰富的套利操作机会可带动ETF基金和指数基金的活跃,而这些机会是股民可把握的;同时股指期货对股市风险的提前预警,无疑是给股民提供了更便利的分析工具。这是源于股指期货具有价值发现功能,将原有市场仅有的钱与股的点线式交易,变成了钱、股、ETF基金、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等品种间立体化的交易(以前资金买股后必须还得卖股,此时对大资金来说就要考虑是否卖得出,交易单一;而股指期货时代,资金买股后可以将其组合成ETF股票篮兑换成ETF份额,通过基金公司或者二级市场抽身,也可以进行融资融券,扩大资金杠杆,同时还可以根据ETF和股指期货,以及股指期货与指数交易品种间的套利操作实现更多的赢利机会,资金不再是必须个股进个股出了,选择非常多样)。这样一来,一旦市场出现一些奇异的走势,马上就会有资金进行套利操作,将其修正,市场走势自然就不会再出现以前那种大涨大跌蹦极式的走势,资金更加理性,市场走势更加规律,对股民来说也更好把握了。
综上所述,政策调控以及政策市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股民如何了解,并加以利用。很多时候政策市是在保证股民所处环境的安全与规范,给股民提供长期生存的安全屏障,而股民的长期生存就意味着大量的市场机会可以被挖掘,以及被股民把握从而实现财富升值。